自从那个星光黯淡却又因一个疯狂念头而显得格外明亮的夜晚之后,秦风整个人的状态,就发生了一种旁人难以察觉,但室友们却能敏锐感知到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的秦风,是淡定从容、偶尔语出惊人的“学神”,那么现在的他,则更像是一台马力全开、目标明确、即将冲向未知星海的超级引擎!
他那双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慵懒与随和的眼眸,此刻仿佛燃烧着两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充满了对知识的极致渴望和对某个宏伟目标的坚定执着。
而这个宏伟的目标,就是——室温超导!
一个足以让全世界物理学家为之疯狂,也足以让任何一个清醒的人认为他疯了的世纪难题!
但秦风,偏偏就这么义无反顾地一头扎了进去。
他没有声张,没有宣扬,甚至没有告诉任何人他那“从食堂剩饭中寻找室温超导之路”的惊天构想。他知道,在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之前,任何的豪言壮语,都只会引来嘲笑和质疑。
他选择用行动来证明一切。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燕京大学的图书馆和电子资源阅览室,便多了一个近乎“幽灵”般的身影。
秦风就像一台永动机,除了必要的上课和短暂的睡眠(通常不超过四个小时),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长”在了这两个地方。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透过窗棂,图书馆管理员打着哈欠打开大门时,秦风往往已经是第一个等候在门口的学生。
深夜,当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响起,其他学生都已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宿舍时,秦风却会抱着一堆刚刚借阅的厚重专着,转战24小时开放的电子资源阅览室,继续他的“知识长征”。
他查阅的资料范围之广,简直令人咋舌。
从最基础的《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到艰深晦涩的《凝聚态场论》、《多体理论》、《拓扑物态》,再到与超导材料密切相关的《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凡是与“超导”二字能沾上边的,无论是主流理论还是非主流猜想,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最新进展,无论是宏观现象还是微观机理,他都如同海绵吸水一般,疯狂地汲取着。
系统知识库,此刻更是发挥出了它那堪称“变态”的辅助功能。
当秦风在图书馆的浩如烟海的书架间穿梭,或者在电子资源库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库中检索时,系统会自动筛选出与“超导”相关的核心文献、关键论文、以及那些被主流学界所忽略,但却可能蕴含着重要线索的“冷门”资料。
这些资料,会以一种特殊的光标或者高亮标记的形式,直接呈现在秦风的“系统视野”之中,为他节省了大量的筛选和查找时间。
不仅如此,当秦风阅读这些文献时,系统还会同步提供多语言实时翻译、核心观点提炼、相关知识点链接、甚至是对论文中某些复杂公式和理论模型的简化版图解与动态演示。
这简直就像是给他配备了一个拥有整个宇宙图书馆知识储备,并且能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提供个性化辅导的超级私人导师!
在这种“软硬件”双重加持之下,秦风对超导领域的知识积累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类的理解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