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这是一个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领域!
这是一个值得他倾注所有智慧与汗水的领域!
图书馆的角落里,电子阅览室的深夜灯光下,秦风的身影,如同一个孤独的求道者,在知识的荒原上艰难跋涉,却又乐此不疲。
他阅读了BCS理论的经典文献,惊叹于三位大师那天才般的洞察力,也理解了其理论的局限性。
他研究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复杂相图和奇异的物理性质,对其中“赝能隙”、“奇异金属态”、“电子向列相”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查阅了铁基超导体、重费米子超导体、有机超导体、甚至是一些理论上预测可能存在但尚未被实验证实的“拓扑超导体”的相关资料,试图从中寻找某种共通的规律或者被忽略的线索。
系统知识库,更是如同一个忠诚的伙伴,源源不断地为他输送着来自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超导智慧”。
一些早已被历史尘封的、关于早期超导材料探索的失败案例,被系统重新挖掘出来,供秦风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一些在当时看来“异想天开”、不被主流学界所接受的“非主流”超导理论模型,也被系统以全新的视角进行了解构和评价。
甚至,系统还会时不时地“友情提示”一些看似与超导研究毫不相干,但却可能存在某种潜在关联的交叉学科知识,比如高分子化学中的自组装理论、生物物理学中的能量传递机制、甚至是一些关于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前沿猜想……
这些海量的信息,如同无数条涓涓细流,最终汇聚到秦风的大脑之中,经过他那堪比超级计算机的分析与整合,逐渐形成了一幅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宏伟的“超导知识图谱”。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超导领域的知识,实在是太过庞杂和艰深。即使有系统的辅助,秦风也时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瓶颈,或者被某些看似矛盾的实验现象所困扰。
每当这时,他便会暂时停下阅读,闭上眼睛,启动系统的“理论极限推演”能力,在脑海中构建出各种物理模型,进行反复的模拟和验证。
有时候,为了搞清楚一个关键的概念,他会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面前的草稿纸堆得比书还要高。
有时候,为了理解一个复杂的公式,他会在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前,敲击键盘,编写一些简单的数值模拟程序,进行可视化分析。
他的行为,在旁人看来,无疑是“走火入魔”了。
“你们看,那个物理系的‘秦神’,又在对着空气比划了!”
“是啊是啊,我上次还看到他在草稿纸上画一些奇奇怪怪的圈圈和线条,嘴里还念念有词,说什么‘库珀对’、‘能隙’之类的,听都听不懂。”
“唉,天才的世界,我们凡人果然不懂。不过,他这么拼,难道真的想在大一就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成果?”
对于这些议论,秦风充耳不闻。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搞清楚!彻底搞清楚关于超导的一切!
只有掌握了足够扎实的基础知识,他才有资格去挑战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间,就在这种废寝忘食的疯狂学习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