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食堂剩饭,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菌群。经过“物质重构原理”的启示,我发现,在‘燕京一号’的形成过程中,几种特定的、具有手性特征的微生物,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催化剂’和‘建筑师’的角色。”
“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具有特殊手性结构的酶。这些酶,一方面能够选择性地降解和重组剩饭中的有机大分子,生成具有特定旋光性的超导前驱体;另一方面,它们似乎还能在材料的自组装过程中,起到一种‘缺陷钉扎自修复’的作用。”
秦风解释道:“任何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晶格缺陷。这些缺陷对于超导电流来说,是致命的散射中心。但在‘燕京一号’中,这些手性微生物似乎能够‘识别’并‘修复’一部分关键的缺陷,或者将这些缺陷‘钉扎’在对超导电流影响较小的区域。这就好比给高速公路上的坑洼打上了‘补丁’,或者在旁边修了‘减速带’,从而保证了超导电流的顺畅通行。”
“我靠!微生物还能当‘纳米机器人’使?”王浩然不知何时也溜了进来,听到这里,忍不住惊呼出声。他身后,陈凯和李明博也是一脸“不明觉厉”的表情。
“咳咳,王浩然同学,请保持安静。”秦风无奈地看了他一眼。
实验室的成员们也是被秦风这个“手性催化”和“缺陷钉扎自修复”的说法给震住了。这简直是把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如果真是这样,”孙月华博士激动地说道,“那我们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同批次的‘剩饭’,甚至不同食堂的‘剩饭’,制备出来的‘燕京一号’性能会有细微差异,现在就能解释了!关键就在于那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
四、对BCS理论的修正与拓展:
“OCQE模型并非要完全否定BCS理论。”秦风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事实上,我认为BCS理论是OCQE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近似和特例。”
“BCS理论描述的是弱耦合、低温、以电声子相互作用为主导的超导体系。而OCQE模型,则试图构建一个更普适的框架,将有机材料的独特性质、多体量子效应、甚至生物化学过程都纳入其中。它预言,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精巧的材料设计和微观调控,完全有可能在更多种类的材料中实现高温甚至室温超导。”
秦风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铿锵有力:“OCQE模型不仅完美解释了‘燕京一号’的独特性和优异性能,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超越传统BCS理论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更神奇的超导材料!它告诉我们,超导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邃和广阔!”
当秦风阐述完他整个OCQE模型的框架后,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每个人都被这个宏大、精巧、而又充满了颠覆性思想的理论给深深震撼了。
钱学海博士后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太过激动,甚至碰倒了身后的椅子。
“秦研究员!您……您这个理论……简直是……是天才的构想!”他语无伦次地说道,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它……它就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我们心中所有的疑惑!那个‘太赫兹增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