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物理学院,一间刚刚完成升级改造、配备了目前国内最顶尖实验设备的超净实验室内。
这里,便是“秦之队”的“新家”。
实验室的门牌上,用激光雕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燕京大学尖端物理与新材料探索团队(秦之队)”。那遒劲有力的字体,彰显着这支年轻队伍的勃勃生机与远大抱负。
此刻,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秦风站在一块巨大的智能白板前,手中拿着一支激光笔,正在向团队的核心成员们阐述着他对“墨子一号”常温超导体未来应用方向的初步构想。
“各位,‘墨子一号’的成功发现,仅仅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新世界的大门,但门后的道路,还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开辟。”
秦风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队员——李浩、张伟、陈静这三位“元老”,以及新加入的有机化学才女林婉清、精密仪器专家赵铁柱、和凝聚态理论“老将”钱理群。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和对领队人的信任。
“常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秦风的激光笔在白板上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蓝图。
“首先,能源领域。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墨子一号’制造出高效、稳定的超导输电电缆,那么困扰全球的远距离电力传输损耗问题将迎刃而解,这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其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装置——例如‘人造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中的高场约束磁体,那么人类距离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白板上,出现了一个托卡马克装置的炫酷三维模型,那由超导线圈构成的巨大环形磁笼,散发着科幻般的光彩。
李浩看得是热血沸腾,忍不住插话道:“秦哥!可控核聚变!我的天!这要是真能搞出来,那我们‘秦之队’岂不是要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了?”
秦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其次,交通领域。利用‘墨子一号’的完美抗磁性,我们可以研发出新一代的常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其速度、稳定性和能效,都将远超现有的任何一种交通工具。想象一下,从燕京到沪市,只需要一个小时,这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时空观念。”
白板上,一列充满未来感的磁悬浮列车,在真空中风驰电掣,悄无声息。
陈静的眼中也充满了向往:“一个小时到沪市……那以后回家看爸妈,岂不是跟去隔壁串门一样方便了?”
“还有,信息技术领域。”秦风的激光笔指向了另一个方向,“利用超导材料的量子特性,我们可以构建出运算速度远超现有超级计算机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解决那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例如新药研发、材料设计、气候模拟等等。同时,超导电子器件的低功耗、高速度特性,也将为下一代通信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张伟和钱理群这两位偏理论的成员,听到这里,眼神都亮了起来。他们深知,算力的突破,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意味着什么。
“除此之外,医疗领域的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国防领域的电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