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技术节点,稍微有点没睡醒,结果……只用了五分钟,就提前交卷了。
当时,负责监考的李教授(就是那个被秦风“反向教学”过的李教授)看到秦风那张几乎是空白的答题卡(因为秦风直接把所有答案都心算出来,然后用最简洁的符号写在了题目旁边),差点当场把试卷给撕了,以为这小子是在故意挑衅他的权威。
结果,等他强忍着怒火,批改完秦风的试卷后,却发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答案,都完美得无可挑剔,甚至比他自己准备的标准答案还要简洁、还要深刻!
李教授当时的心情,就如同坐了一趟从地狱直达天堂,然后再从天堂被一脚踹回地狱的过山车,最后只能在秦风那张“空白”的答题卡上,默默地打上一个大大的“A+”,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只想找个没人的角落,好好地……哭一场。
除了这些“常规操作”,秦风还充分利用了“特殊培养计划”中关于“科研成果置换学分”的“BUG级”条款。
他和他领导的“秦之队”,在这段时间里,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科研成果如同井喷,顶级论文如同雪片。
那篇关于“超导储能装置小型化与高效化”的《格物》封面文章,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威认证”,直接给他置换了《储能技术与应用》、《电工学原理》、《以及部分材料力学》等五门专业选修课,共计15个学分!
那篇关于“高灵敏度室温SQUID”的《科学先驱》亮点报道,则成功置换了《量子测量与精密仪器》、《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以及固体电子学导论》等四门核心专业课,共计12个学分!
至于那篇关于“常温超导滤波器在下一代通讯系统中的革命性应用”的《自然·通讯》特邀综述,更是重量级!直接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以及通信原理》这三门物理系和信息学院公认的“硬骨头”课程,连带着十几门相关的实验课和设计课,一口气……全都给打包置换了!足足三十多个学分!
就这样,在“免修”、“挑战性考试”、以及“科研成果置换学分”这三驾马车的疯狂拉动下,秦风的本科学分,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以一种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望尘莫及的速度,疯狂地向上飙升!
大一学年结束时,他已经修满了正常本科生两年半才能修完的学分。
大二学年上学期期中,他的总学分,已经悄然逼近了毕业所需的最低要求。
而当大二学年上学期的期末钟声敲响,当其他同学还在为即将到来的“挂科高风险期”而瑟瑟发抖、挑灯夜读、甚至开始转发各种“杨超越附体,逢考必过”的锦鲤时……
秦风,已经施施然地,将他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份“课程挑战性考试申请表”和一份关于“基于‘墨子二号’超导线材的新型可控核聚变装置(ARC)概念设计与可行性分析”的、长达两百多页的“科研项目总结报告”(这份报告的学术价值,据刘仁轨院士私下透露,至少相当于三篇博士毕业论文外加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递交到了燕京大学教务处的学籍管理科。
学籍管理科的科长,一位在燕大工作了三十多年、见证了无数天之骄子诞生与成长的老同志,在颤抖着双手,仔细核对完秦风所有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