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足够惊世骇俗了!
而第二个目标,则更加的……“丧心病狂”,或者说,充满了对人类文明未来命运的终极关怀。
那就是——为人类文明寻找“无限能源”和“无限生存空间”的终极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秦风的目光,投向了那个在科幻作品中被无数次提及,却在现实中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宏伟构想——“戴森环”或“类戴森球”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太阳的寿命也是有限的。人类文明想要真正走向星辰大海,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摆脱对单一行星和单一恒星的依赖。”
秦风的思维在宇宙尺度上跳跃。
“一个II型文明,按照卡尔达肖夫指数的定义,应该能够利用其母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而戴森球,或者更具工程可行性的戴森环、戴森云,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途径。”
(图片描述:一张网络上流传的戴森球艺术想象图,展示了包裹恒星的巨大结构。)
“在2000年的地球,谈论建造戴森环,简直比登天还难,不,是比肉身横渡宇宙还离谱!材料学、能源学、工程学、控制学……每一个领域都存在着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
秦风的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容。如果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任何一个当代的顶尖科学家,对方不把他当成疯子送进精神病院,都算是涵养好的了。
“但是……”他话锋一转,眼神中闪烁起自信的光芒,“理论可行性研究,与实际工程建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在“学神黑科技系统”的知识库中,我曾接触过远超当前时代的材料科学、能量控制技术和宇宙工程学的‘未来科技雏形’。虽然那些知识大多是残缺的,或者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积分才能解锁完整版,但它们至少为我指明了方向。”
“更重要的是,“跨维度知识理解”能力,让我能够从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去推导和构建实现这些‘不可能’构想的理论模型。比如,利用可控核聚变技术获取初始能量,通过对空间曲率的微扰实现超光速材料运输(理论层面),设计能够自我修复和复制的纳米机器人集群进行自动化建造……”
一个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如同星辰般被点亮,然后通过“跨维度知识理解”的“引力”,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虽然模糊但却逻辑自洽的“未来蓝图”。
“是的,在2000年的地球,这些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不需要现在就拿出戴森环的设计图,我只需要在理论层面,证明它并非痴人说梦,证明它在未来的某个阶段,是人类文明可以企及的目标!”
这一刻,秦风感觉自己的胸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
他仿佛看到,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不再蜷缩于一颗小小的蓝色星球,而是以矫健的步伐,迈向了更广阔的宇宙深空。而他,秦风,将是那个为这条道路奠定第一块理论基石的人!
“呼——”秦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从深度沉思中缓缓回过神来。
他看了一眼研究室墙壁上显示的时间,已经是深夜了。窗外的燕京城,早已万家灯火,如同地上的银河。
“老大,你……你又在琢磨什么毁天灭地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