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开端:凝重与期待交织的氛围
燕京大学,物理学院顶层一间不对外开放的小型保密会议室内,气氛显得有些……奇特。
说它凝重吧,确实。端坐在椭圆形会议桌旁的三位,跺跺脚都能让国内相关学术领域抖三抖的顶级大佬——物理学院院长李明远院士、材料学院院长张卫东院士,以及信息学院的准院士王浩然教授,此刻脸上都带着一种如临大敌般的严肃。他们面前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只有几份薄薄的资料,但每一份资料的标题都足以让任何一个博士生头皮发麻。
说它期待吧,也确实。三位大佬的眼神深处,又都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与好奇,仿佛即将开启的是一项足以改变世界的伟大探索,而他们,则是这个探索计划的……“后勤保障团队”?
李明远院士,这位在理论物理领域浸淫数十载,见惯了各种天才怪才的老者,此刻正用他那略显粗糙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面前一份打印出来的论文摘要。论文的标题是《关于宇宙能量单向稳定提取及转化模型的初步构想与验证》,作者:秦风。
“老张,老王,都说说吧。”李明远院士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中气依旧很足,“昨天研究生院的王主任把秦风那孩子领来报到,顺便把他的导师安排跟我们通了气。今天,算是我们这个‘史无前例’的导师团第一次正式碰头。议题嘛,就一个——秦风这学生,我们接下来,到底该怎么‘教’?”
他特意在“教”字上加了重音,语气里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像是在提问,又像是在自嘲。
张卫东院士,一位以严谨和务实着称的材料学专家,此刻正对着另一份资料——关于“宇宙能量之心”原型机的简要报告和几张模糊但能看出核心结构的图片——眉头紧锁。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苦笑道:“老李,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我昨天拿到这份材料,翻来覆去看了大半宿,越看越觉得……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怕不是要晚节不保,被一个本科刚毕业的小子给上课了!”
王浩然教授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也已年过半百,在量子信息与计算领域是公认的权威。他面前摆放的是秦风本科期间发表的几篇关于量子算法和新型计算架构的“随笔式”论文,每一篇都足以在顶刊上占据一席之地。他揉了揉太阳穴,叹了口气:“我同意张院士的看法。昨天我让我的博士生把秦风这几篇‘随笔’拿去当最新的前沿文献研读,结果那几个平时眼高于顶的小子,回来后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说感觉自己读了个假的博士,秦风同学这思路,简直不像是地球人能想出来的。”
会议室外,李明远院士的秘书小刘端着刚泡好的顶级大红袍,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口,正准备敲门,却隐约听到了里面大佬们的“唉声叹气”。她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秦风同学太难搞了?让三位院长级别的导师都感到棘手?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小刘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李明远院士的声音传来。
小刘推开门,将茶水一一奉上,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平静如常,但耳朵却不由自主地竖了起来。
“神谕级”论文与“改变世界”的原型机带来的冲击
“先说说这份毕业论文吧。”李明远院士指了指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