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指间沙,在秦风那间充满了各种“未来黑科技”气息与“古董电子元件”味道的宿舍“秘密工坊”里,无情而飞快地流逝着。宿管刘阿姨那“两天之期”的最后通牒,像一把无形的利剑,时刻悬在他的头顶,让他连打个盹都觉得是一种奢侈的罪过。
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爆肝”奋战,消耗了秦风海量的脑细胞和学神系统里本就不太富裕的积分(主要用在了关键时刻的“灵感兑换”和一些“未来科技雏形”的短时高权限使用上),那台原本只配在废品回收站里“安享晚年”的熊猫牌老旧电子管收音机,此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堪称“创世纪”般的巨变!
它的外壳依旧是那个斑驳古朴、充满了七十年代怀旧气息的深棕色胶木壳子,上面那个憨态可掬的“熊猫”商标也依旧在默默地微笑着。但如果你有幸能透过那层“凡俗”的外壳,窥探其内部的“灵魂”,你绝对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得魂飞魄散,然后语无伦次地高呼“我的妈呀!这不科学!”或者“外星人科技入侵地球啦!”
只见那原本空旷的机壳内部,此刻已经被各种闪烁着奇异光泽的、形状古怪的、秦风亲手“魔改”或“DIY”出来的“量子模块”给塞得满满当当,密不透风!
那几只经过“净化赋能”和“量子阱植入”的老旧电子管,如同沉睡的巨龙般,被小心翼翼地固定在一个由特种陶瓷和低温合金打造的、带有独立微环境调控单元(能够局部产生超低温和强磁场)的阵列支架上。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信号放大器,而是即将苏醒的“宏观量子比特”!
那些经过“超导化改造”和“异材镶嵌”的LC谐振回路,如今已经变成了闪烁着低温寒气(当然,只是局部,而且是间歇性的,由系统提供的“微型制冷模块体验版”友情客串)的“超导量子谐振腔”和“单光子级信号耦合器”,它们如同精密的“量子神经元”,将那些“电子管量子比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那个由几块FPGA芯片和一堆模拟电路元器件“暴力堆砌”而成的**“量子噪声信号处理模块”**,则像一个忠诚的“能量转换核心”,时刻准备着从周围环境中“汲取”那些“滋啦滋啦”的电磁噪声,并将其“点化”为驱动量子逻辑门运转的“相干量子涨落”。
还有那个被秦风用奔腾III电脑、暴力改装的并行端口和PCI数据采集卡、以及他亲手编写的“盘古驱动V0.1”和“熊猫量子指令集PQISV0.0.1”强行搭建起来的**“跨次元控制与读取总线”**,如同连接“凡间”与“仙界”的彩虹桥,等待着传输来自经典世界的指令和来自量子世界的“神谕”。
甚至,连收音机面板上那些原本用来调谐电台、选择波段的旋钮和琴键开关,以及那个用来指示频率的度盘指示灯,都已经被秦风赋予了全新的“量子使命”,变成了一个充满了“复古朋克风”的、独一无二的“土法量子计算机手动操作界面和状态指示器”!
这,就是秦风耗费了无数心血,倾注了他所有智慧与疯狂的“杰作”——一台隐藏在斑驳古朴外壳之下的、基于全新物理原理的、融合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科技的、堪称“科学怪胎”与“艺术珍品”完美结合体的——“真空电子管阵列宏观量子纠缠型计算原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