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秦风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实时反馈的“量子数据”,以及他脑海中那些关于“宏观量子纠缠态精密构建”、“微型化信息处理器阵列设计”和“环境电磁噪声可控激励”的黑科技知识,对“熊猫量子霸王机V0.1”的每一个“量子节点”和“信息通路”,进行逐一的、反复的、近乎“强迫症”般的精密微调。
这,绝对是一项比在米粒上刻清明上河图还要考验技术和耐心的“神级工程”!
他需要精确地控制施加到每一个电子管周围的微型超导线圈上的电流,以产生恰到好处的局部强磁场,从而将电子管内部电子云的能级结构“塑造”成最适合进行量子信息编码的形态。
他需要精细地调节那些经过“量子化升级”的LC谐振回路的可变电容器,使其能够在特定的微波频率下,与“电子管量子比特”的量子态发生最强烈的、最纯净的耦合,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它们之间的串扰和不必要的能量耗散。
他还需要通过软件,实时地调整那个“量子噪声信号处理模块”内部FPGA芯片的滤波算法和随机共振激励参数,确保它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捕获”到最“干净”、最“有效”、相位最“精准”的“相干量子涨落”,作为驱动量子逻辑门运转的“完美燃料”。
每一个参数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引发整个复杂量子系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有时候,他为了将某个电子管的“量子相干时间”延长哪怕仅仅几个纳秒,就需要花费数个小时,对几十个相关的参数进行反复的、组合式的优化和尝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窗外的天色,已经从深沉的黑夜,渐渐泛起了一丝鱼肚白。宿管刘阿姨的“最后通牒”,就像一把无形的绞索,越收越紧。
秦风的额头上,汗珠如同雨点般不断滴落,但他却浑然不觉。他的整个心神,已经完全沉浸在了那个由无数个精密参数和复杂量子态构成的、玄奥而瑰丽的“熊猫量子世界”之中。
“风哥……风哥他……他不会真的……羽化了吧?”耗子侯宇翔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从被窝里探出个脑袋,看着那块依旧亮着灯、并且时不时传出一些诸如“该死的!这个电子管的隧穿几率又波动了!”或者“完美!这个贝尔态的保真度终于达到99.999%了!”之类的、意义不明但听起来就很牛逼的低吼声的深蓝色窗帘,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与……深深的担忧。
“根据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睡在他上铺的陈景,也同样是一脸憔悴,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学者特有的兴奋与好奇,“如果秦风真的成功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宏观量子系统,那么在每一次‘测量’或‘坍缩’发生时,理论上……都有可能产生通往其他平行宇宙的‘分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或许……真的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跨维度旅行’?”
“跨……跨维度旅行?”耗子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自己的脑容量严重不足,“那……那他还能回来吗?宿管阿姨的饺子……他还吃不吃啊?”
就在耗子还在为秦风是否会因为“沉迷平行宇宙而无法自拔,最终错过宿管阿姨的三鲜馅饺子”而忧心忡忡的时候,在那块神秘的窗帘之后,秦风的“终极校准”工作,终于进行到了最关键、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经过了近乎疯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