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想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为什么所有人都排斥她的付出?
第二天,周明的妹妹小曼突然造访。
她一进门就直言不讳:“嫂子,听说你昨天又插手哥的工作了?”
林薇尴尬地请小曼坐下,不知如何回答。
“嫂子,我知道你是好心。”
小曼的语气缓和了些,“但你想过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老是插手别人的事,只会让人感到窒息。”
林薇沉默着,小曼继续说:“不只是我哥,还有小宇,甚至我爸我妈的事你都要管。
说实话,大家都觉得你太强势了,什么都要按你的方式来。”
“我只是想帮忙”
林薇虚弱地重复着。
“有时候不帮才是最大的帮忙。”
小曼拍拍她的手,“让每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好吗?”
送走小曼后,林薇独自坐在沙上,久久不能平静。
她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事无巨细地操心着家里每个人,最后却落得个人人避之不及的下场。
难道她正在重蹈母亲的覆辙?
三、过度付出喂饱了白眼狼
周明的父亲周建国突心脏病住院了。
林薇毫不犹豫地请了假,日夜守在病床前伺候。
她擦身、喂饭、端尿端尿,无微不至。
同病房的人都夸周建国有个孝顺的好儿媳。
相比之下,周明的妹妹小曼只是偶尔来看看,带点水果鲜花,坐一会儿就走。
但每次小曼来,周建国都笑得特别开心,连声夸女儿孝顺。
一天,林薇无意中听到公公和邻床病人的谈话:“我女儿忙啊,公司里大事小事都要她操心,还经常来看我。”
“那儿媳呢?”
“她啊,没工作闲在家里,伺候我是应该的。”
林薇站在病房门外,心如刀割。
她也有工作,只是请了假专门来照顾公公,怎么就成了“应该的”
?
更让她寒心的是周明的态度。
他照常上班、应酬,只是每天晚上来医院待半小时左右。
每当林薇抱怨累,他总说:“能者多劳嘛,你照顾得比较好。”
一个月后,周建国出院了。
家庭聚会上,他当着所有亲戚的面夸奖小曼:“还是女儿贴心,天天惦记着我。”
然后转向林薇,“儿媳也不错,辛苦了。”
林薇勉强笑了笑,起身去厨房端菜。
转身时,她听见周建国对周明说:“你得说说林薇,她买的这补品不对,我看小曼买的那个才好。”
周明点点头:“回头我跟她说。”
那一刻,林薇感觉自己的心彻底冷了。
她付出这么多,换来的却是挑三拣四和理所当然。
晚上回家后,林薇第一次没有忙前忙后地伺候丈夫儿子,而是早早躺在床上。
周明察觉异常,走进卧室问:“不舒服?”
“心里不舒服。”
林薇轻声说,“爸出院了,我觉得我这一个月白辛苦了。”
周明皱眉:“怎么叫白辛苦?这不是应该做的吗?”
“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