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普通的礼物,这是中秋节的心意啊!
怎么可以连说都不说一声就全部送走?
---
回到家,儿子小明正在书房写作业。
听到开门声,他探出头来:“妈,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晚上陪姥姥赏月吗?”
“有点不舒服,今晚就不去了。”
林静勉强笑了笑,“你作业写完了吗?”
“马上就好。”
小明察觉到了母亲情绪不对,但没有多问。
林静走进厨房,看着冰箱里准备好的食材,原本打算晚上和母亲一起做饭的,现在全都用不上了。
她叹了口气,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客厅的沙上呆。
窗外的阳光渐渐柔和,中秋的午后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宁静和感伤。
林静想起小时候,每到中秋,母亲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小桌子,放上月饼、水果和花生,等月亮升起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那时生活虽不富裕,但母亲总能想方设法让节日充满仪式感。
她会用红纸剪出漂亮的窗花,会用面粉自己做月饼,尽管馅料只是简单的红糖和芝麻,但那份香甜至今难忘。
是什么时候开始,中秋变得如此形式化了呢?林静想着。
是自己长大了?还是母亲老了?
门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小明跑去开门,是快递员送来了一束鲜花和一盒月饼,是丈夫王海从外地寄来的。
王海是建筑工程师,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团聚。
这次因为项目赶工,连中秋也不能回来。
“妈,是爸爸寄来的!”
小明兴奋地把花和月饼拿到客厅。
林静接过花,里面有一张卡片:“静,中秋快乐。
抱歉不能陪你们过节,项目结束后一定补上。
替我向妈问好。
爱你的海。”
看着丈夫熟悉的字迹,林静的眼眶有些湿润。
她理解丈夫工作的不易,就像理解母亲对弟弟的偏爱一样。
但这种理解,并不能完全消除心中的委屈和失落。
她给丈夫了条信息表示感谢,然后把月饼交给小明:“放厨房吧,晚上我们简单吃点。”
“妈,你真的没事吗?”
小明担心地问。
“没事,就是有点累。
你去写作业吧,我休息一会儿。”
小明点点头,回了房间。
林静躺在沙上,闭上眼睛,却毫无睡意。
她的思绪飘回了昨天,她精心挑选礼物时的情景。
那盒月饼是她特地跑到城南那家老字号订制的,因为母亲曾经说过,那家的月饼有她小时候的味道。
火腿是她托朋友从浙江带来的,水果是她一大早去市场精心挑选的,饮料也是母亲最爱喝的牌子。
她一样样准备好,再三嘱咐儿子小心送到姥姥家。
她想象着母亲收到礼物时开心的笑容,想象着中秋夜和母亲一起品尝这些美食的场景。
然而现实却是,她连包装都没来得及看到,这些心意就被转送到了别处。
为什么?她真的想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