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能来看看妈妈?我都躺了一周了!”
不知电话那头说了什么,婆婆声音带着失望:“工作忙?你就是自私!
从小到大都这样,只想着自己!”
沉默片刻,婆婆的声音低了下来:“还是你嫂子靠谱…这几天累坏她了…我说想吃桂花糕,她真跑去买了…”
林薇站在门外,手里的桂花糕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那天晚上,婆婆吃着桂花糕,突然说:“薇薇,这阵子辛苦你了。”
“应该的。”
林薇习惯性地回答。
婆婆摇摇头:“没什么是应该的。
晓倩是我亲女儿,都没你这么上心。”
林薇有些惊讶,这是婆婆第一次承认这种差别。
随后的日子里,婆婆的态度悄然改变。
她不再事事吩咐,反而经常说“随便弄点吃的就行”
;她会在林薇帮她按摩腿时,别扭地说“歇会吧”
;她甚至有一次看着林薇的黑眼圈,自责地说:“都是我拖累了你。”
两周后的一个下午,婆婆睡着了,林薇在客厅叠衣服。
门铃响起,是婆婆的老姐妹赵阿姨来访。
“你婆婆呢?”
“刚睡着,脚伤需要多休息。”
林薇轻声说,沏了茶,“赵阿姨您坐,我这就去叫妈。”
“别别别,让她睡。”
赵阿姨拉住林薇,打量着她,“你真是好孩子,这么尽心照顾婆婆。
现在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
林薇笑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赵阿姨叹口气:“什么应该不应该的。
我那儿媳,要是有你一半贴心就好了。”
她顿了顿,“不过话说回来,我自己对儿媳,也总不如对女儿亲。
人啊,就是这么矛盾。”
这句话像一束光,突然照进了林薇心中某个一直昏暗的角落。
婆婆脚伤痊愈后,家里的氛围生了微妙的变化。
婆婆依然会使唤林薇,但语气柔和了许多;她依然宠溺张晓倩,但开始偶尔批评她的自私;她甚至有一次当着亲戚的面说:“有个好儿媳,比有个任性女儿强。”
林薇不再是那个一味寻求认可的儿媳了。
她开始懂得,在这个家里,她永远不可能成为“女儿”
,但那未必是坏事。
保持适当的距离,彼此尊重,做好一个“外人”
,反而让她找到了更舒适的位置。
她开始给自己留出更多空间——周末约朋友喝茶,报名参加了绘画班,偶尔拒绝婆婆的一些不合理要求。
出乎意料的是,婆婆对此并没有太多微词,反而似乎更尊重她了。
一天晚上,婆婆来到他们的卧室,放下一枚玉镯:“这是我妈留给我的,想了想,还是给你合适。”
林薇惊讶地看着婆婆。
“晓倩那性子,再好的东西也不懂得珍惜,”
婆婆说,“你为这个家付出的,我都看在眼里。”
婆婆离开后,林薇拿着那枚温润的玉镯,久久没有动作。
它不是最终的认可,更像是一种和解的信号。
周末家庭聚餐,张晓倩照例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