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好用。”
凌疏影望过去。
那是在一片天然礁石凹槽基础上改造的,墨磐用巨大的贝壳和珊瑚石垒高了边缘,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小池子。
池子有两个口,一个在高处,连接着大海,涨潮时海水自动涌入;另一个在低处,装着用净藻膜和细沙层叠成的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流入旁边一个稍小的沉淀池。
沉淀池的水再经过一道活性炭层,最终变得清澈,可以用于藻田的补充灌溉和一些简单的清洗。
池边,一个用硬木和贝壳叶片做成的简易水轮,正被涌入的海水推动,慢悠悠地转着,带动着一个小石磨,研磨着晒干的硅藻壳——这是制作基质的重要原料。
“省了我们不少挑水磨粉的力气!”
海鹞很满意,“就是那水轮转得慢悠悠的,磨得也慢。”
“慢点好,”
凌疏影看着那缓缓转动的水轮。
“不耗人力,不伤礁石,利用的是潮汐的自然力。
墨磐说,等她的潮汐之心能用了,或许能给这里加个小机关,让它转快点。”
“得了吧,她那大铁疙瘩还在工棚里吭哧吭哧响呢!”
海鹞撇撇嘴,但语气里并无不满。
她看着这片由原始与现代交织而成的海岸线,看着海水中摇曳的藻田,看着远处礁石上晾晒的鱼干和海带,脸上是纯粹的骄傲。
“影,你看咱们这岛,是不是越来越像样了?”
凌疏影没有立刻回答。
她沿着沙滩继续往前走,目光扫过她们曾经生火烤鱼的地方。
那里现在多了一个用石块垒砌的固定灶台,旁边还搭了个小小的棚子,存放着干柴和火种。
这是为了避免每次生火都破坏沙滩。
更远处,靠近林子边缘,是她们最早开辟的小菜园,种着从林子里移栽的野菜和菌类,虽然产量不高,但丰富了餐桌。
太阳渐渐升高,晒得人后背暖烘烘的。
她们离开海边,沿着那条珊瑚小路,向岛屿中心的流民营寨走去。
路两边,被清理过的空地上,新移栽的树苗在晨光中舒展着嫩叶。
那是凌疏影规划的防风林和未来的果林。
绕过一片茂密的棕榈林,寨子出现在眼前。
不再是当初东倒西歪的简陋窝棚。
一圈用粗木桩深深打入地下、顶端削尖做成的寨墙,将一片相对平坦的土地围了起来。
寨门是用厚实的硬木板拼成,虽然粗糙,但很结实。
门楣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是海鹞用刀刻出的三个有力的大字:澄光寨。
寨子里,几十座棕榈叶和芭蕉叶覆顶的木屋整齐地排列着,虽然简陋,但能遮风挡雨。
屋前屋后开辟了小块的菜畦,种着岛芥菜、雷公笋和一些耐活的香料。
空地上,几个妇人正用蓄水池引来的水浆洗衣物,孩子们在干净的沙地上追逐嬉闹。
看到凌疏影和海鹞进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打招呼。
“凌姑娘!”
“海鹞姐!”
“今天巡视啊?”
老李头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凌姑娘,按您的吩咐,寨子里的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