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民自组织起了抗疫队伍,于浩父子自然踊跃报名参加。
队伍刚开始积极性很高,改造了小区大门,将其变成了封闭式,又对小区围墙破损处进行了修缮,确保“外来者”
无法轻易进入小区。
随后队伍每天进行数次的持械巡逻,将小区秩序维护的有模有样,一切似乎稳中可控。
但不到两天,情况就生了变化。
几则视频在小区群里传开了,距离这里不远的几处小区,生了感染者袭击小区居民的事件,并且这些人都是巡逻人员,甚至有人在感染者的袭击下丧生!
恐慌情绪立刻在于浩所在的小区蔓延,抗疫队伍也立刻变得名存实亡,十分默契的选择闭门不出了。
人们都不想当小区里第一个被感染者袭击的人,更何况感染者如同猛兽一般凶险残暴。
在生死面前,当缩头乌龟并不可耻。
想改变这种局面的于浩,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光靠他们父子两人,实在势单力薄。
哪怕于国强具备十分高明的组织能力,说服一群常年坐办公室,最低都是公司小领导,且体弱多病的中老年男人们继续抗疫,他自己都没有信心。
小区里像于浩这样的年轻人也很少,他们要么出国留学了无音讯,要么身在外地和同学坚守。
剩下一些开放二胎出生的小男孩,现在才不到十岁,根本派不上用场。
剩下的老弱病残,乖乖待在家里不要添乱,就是对抗疫队伍的最大支持。
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于浩一家暂时也选择闭门不出,
于浩的任务是在阳台上观察街道上和小区内的动态,而他的父母则忙着通过电话,提醒亲友们尽量减少外出,以保障安全。
他们一家在等一个消息,足以改变局面的消息。
回家五天后,在电力供应尚未中断的情况下,于国强从电视上终于等来了这个惊喜的消息——附近的一家市被改造成了枪械武器店,开始向公众出售武器。
普通民众只允许购买手枪,退伍军人有更多选择。
这个消息让于浩父子感到兴奋,因为拥有武器可以大大提升家人的安全,也可以让抗疫队伍重新组织起来。
于国强耐不住于浩的不断催促,同意当天就去购买枪械。
在对妻子(母亲)一番叮嘱后,父子二人带着必要的警惕走出了家门。
出于安全考虑,于浩和于国强都选择了各自认为能防身的物品。
于浩手持一根棒球棍,而于国强则抄起了家里的平底锅。
父子二人安全地走下楼梯,踏上了既熟悉又充满未知威胁的道路。
沿途上,他们并未遭遇令人恐惧的感染者,但却遇到了众多同样武装起来的平民。
因为沪市的感染者袭击人类事件频,原本还算和气的邻里,现在的戒备心理显而易见,手中的武器也是各式各样。
“老爸,他们看起来比感染者还要叫人不安。”
于浩皱着眉头,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于国强轻轻一笑,回答充满了深意:“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会有这样的反应。
其实,这种人并不可怕,真正需要防备的,是那些表面上对你友好,背后暗害你的人,因为在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