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内阁首辅方岳贡的鼎力支持后,大明银行的筹建工作迅速被提上了日程,选址定于夫子庙附近的贡院街。
贡院街地处秦淮河北岸,因江南贡院而繁荣兴盛,这里不仅是学子们赴考的必经之地,还催生了酒肆、客栈、茶社等各类商业形态,成为南京城内最为繁华的热闹街道。
大明银行的筹备事务千头万绪,主要由主管财务的户部负责统筹推进,与此同时,朱慈烺精心设计出即将发行的大明银票样式,并指示工匠制作出了票样。
朱慈烺在设计中融合了现代元素,正面将太祖朱元璋的肖像置于银票最右侧,右侧上方则以醒目的大明银行四字作为标题。
背景图案采用日月山川的虚影,银票边框饰以繁复精致的花纹,并印上了户部大印,背面则是以五岳山川图案。
银票采用了多模多色套印,特制的纸张,还有精美的图案因素,并采用了多道未来的防伪技术,民间很难仿制。
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当样本被展示时,几位阁臣提出将太祖朱元璋的肖像印在银票上似有不敬之意。朱慈烺随即以年号能够铸于铜钱之上为据,指出画像自然也可以。
他进一步阐述,太祖作为大明的开国君主,有着再造华夏的丰功伟绩,理应受到万民的敬仰,将其肖像印在流通的银票上,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在朱慈烺的精心策划下,户部拟定发行一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及一百两等多种面额的银锭,这些银锭主要应用于商业交易和税收征缴。
此时,江南省周边的百姓收入水平各异,自耕农一年收入约莫十五两银子,佃户则约为十两,而城中奔波忙碌的小贩,年收入大致在二十两上下。
百姓在日常交易中仍旧频繁使用铜钱,由于回收并重铸铜钱的成本高昂,朱慈烺并未对此进行变革,而是选择维持现状。
当前,推动银票流通的主要原因,除了便于朝廷税收外,更在于朱慈烺下一步计划开展的海贸业务,银票的推行与银行的建设,正是为了未来商业发展的铺垫。
完成这些部署后,朱慈烺不敢在谈论新的政令,成立江南省、推行土改新政及建立银行等措施,已是步履维艰,恐引发诸多波澜。
大明要改革的地方太多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静待这几项新政的逐步落实,观察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让子弹飞一会儿,不可急于求成,步伐跨得过大不是什么好事。
接下来的任务也不清闲,大的政策不动,仅仅南京城的重建工作,也非常不简单,让朱慈烺有些焦头烂额。
先前同清军在城内的巷战中,内城的街道民居,都损害严重,朱慈烺一入城,就拨了银子,同军民一起进行了重建。
百姓被损坏的房舍、商铺皆由朝廷出资,百姓出力,进行了重建,借着这次机会,朱慈烺也对新城进行了重新规划。
在手机的帮助下,朱慈烺很快拿出了方案,新城首先建立的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统,然后扩宽街道,建设绿化。
然后就是民生方面的建筑,居民区、官办医馆、商业街、公共厕所等等都进行规划,这也是将来为还都北京以后的建设做经验。
南京外城郭非常大,除了军营之外,几乎没怎么开发,朱慈烺决定将军器局和全城的工坊,全部都集中在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