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笔录,但就推测会有这种情况。
人在学校里面,就凑巧瞄了一眼,并没有看见李尧。
上山的路不好走,李尧可能走的比较慢。
也有可能是李兴平腿脚不变,走的更慢,呵斥李尧先回家,李尧就跑到了前面去。
什么情况都可能,并不能因为刘沙沙的口供,就简单的认为李尧的话有问题。
沈新继续道:“关键是证据。”
口供不保真,证据才是王道。
“不管李尧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现场有第二个人出现,并最终杀害了张开勇,那我不相信他一点儿痕迹都不会留下。”
“比如凶器,假设李兴平没有打死张开勇,第二个人出现,他是不是拿起砖头,又给了张开勇几下,这才把人打死。”
“那砖头上肯定会留下相关的指纹或者DNA,如果他使用了别的凶器,我想尸体上肯定也能看出来。”
雁过留痕,要是真有这么一个第二人出现,不可能一点儿痕迹都没留下。
不过说是这么说,沈新心里又不免担心。
因为现场被破坏过,来了好多人看热闹,尸体还被拉回去,那么第二个人的痕迹,有可能被掩盖在其中。
李孝文点头认可。
要确认李尧供词真假,证据才是关键。
说到这儿,李孝文苦笑道:“我之前还想呢,现场确认了凶手,这案子就结了,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波折。”
沈新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之前的证据看,李兴平就是凶手。
说起来,也不知道李兴平怎么样了,他的供词其实很关键。
比如他打了几下张开勇,把人打成什么样,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要是死了,那可就难确认了。
不想怕什么来什么。
这边还在苦口婆心的引导李尧,中途李孝文接了个电话,回来之后表情凝重的道:“李兴平没扛到上手术台,就在刚刚,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