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不会在步入文坛这么短的几年之内,井喷一样大量的发表著作,且都是有巨大影响力以及深刻思想的杰作。
“那我就等您的好消息。”李明烁任务完成,松了一大口气。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哪怕到时候江弦真的没有交出作品,那李明烁也能说自己和北大都仁至义尽,是江弦不守信用、不兑现自己的承诺。
而且他也偏向于相信,江弦是真的能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这篇。
这么优秀的一名作家,如果铁了心想做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那这件事并不难,难的是这篇是否能够让作者、让读者、让文学评论家们觉得满意。
嗯,和速度相比,质量才是最难把控的一环。
另一边,江弦也觉得很有趣,没想到还有了一个创作时间的限制,这对他并不难,毕竟就在他脑子里,而且这篇,其实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是作者在3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
而这部,却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火遍全世界,成了销量仅次于《圣经》的读物。
江弦轻翻脑海中这篇的页张,文字入目:
六岁那年读过的一本书,让我记忆深刻。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它的名字是《丛林故事》。让年幼的我十分惊讶的是书里的一幅图画:一头蟒蛇正张大巨口吞吃一只猛兽。
书上用这样的文字解说道:“蟒蛇进食时,总是一口吞下去,然后一动不动地躺上半天,直到肚子里的猎物完全消化。”
我于是对丛林有了许多神奇美妙的想象,我甚至用彩笔把它画在纸上,并给它起名一号作品。
当我把我的第一幅作品拿给大人们看时,我期待着他们会尖声惊叫。
但他们总说:“哦,一顶帽子而已,谁会怕?”
我可不是想画一顶帽子,而是一条正消化大象的巨蟒。为了让那些看不懂的大人们看明白,我又画出了我的二号作品,一张把蟒蛇肚里的大象画出来的剖面图。就是下面这幅图的模样:
但大人们却劝我别再费心去画什么蟒蛇,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为好。就这样,我当画家的梦想早在六岁那年就破灭了。我的一号作品和二号作品的失败,也使我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