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巴金振奋的说着,还拿出一张打印的致出版社的空白函,以通知各出版社把稿费直接支付给文学馆。
“总之,使这个事业早日办起来,大发展。”
他老人家热情很高,江弦见状也忍不住有些动容。
在这个年代,当个“万元户”都能上新闻,巴金又不是富豪巨商。
从解放以后,巴金就给文联说明过他不领一分钱工资,因而他手里的每一笔钱,都是他辛辛苦苦写字所得的稿费。
此前他已捐出了15万,今后的所有稿费又全部捐出,这样毅然为文学馆的建设捐出,堪当“无私”二字。
“江弦,这件事只有我的力量决计做不成,多亏有你。”,巴金欣慰说。
江弦不好意思的笑笑,“承您信赖,后面的工作还多,我会努力促其成。”
“你还是尽量把重心放到上头。”
巴金提醒道:“你为文学馆做的事情已经已经足够多了,你在这个年纪就能写出《高山下的花环》这样水平的,说明你未来的高度还不止于现在这里,你正处于创作的巅峰期,不要浪费你最珍贵的创作精力。”
“对啊,江弦,你应该把重心放在上面,接着创作《花环》这样水平的。”
李小林也赞同巴金的说法,只是说着说着,她又有点生气。
“你说你,咱们交情那么好,你怎么就把《高山下的花环》这篇给了《十月》,你应该给我们《收获》才对。”
她的语气那叫一个遗憾。
《收获》竟然错过了《高山下的花环》这样水平的。
现如今的文学界,《高山下的花环》俨然是最瞩目的之一。
据统计,全国有十几家报刊对全文转载,各纸媒上对《花环》的评论文章有近50多万字。
50多万字。
这是《花环》篇幅的五倍了。
评论的字数比字数都多!
江弦只好给她讲出《花环》被《十月》的张守仁约走的事情经过。
李小林听了也是一阵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