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借着添灯油的机会,将温好的羊乳混入蜜水呈上。
盏底暗纹是燕国旧制的云气纹——这是他从待焚的燕宫旧物中特意拣选的。
帝王指尖抚过盏沿时顿了顿,终究饮下半盏。
。
。
数日后,夜半,暴雨突至,王承恩“偶然”
撞见值夜郎官打盹。
他立在廊下不曾挪步,玄色袍角被雨水浸成墨团。
王承恩摆手挥退欲进献宵夜的寺人,隔着十二重鲛绡帘轻声道:“陛下,少府送来宵夜黍米糕。”
“呈来。”
始皇帝的声音带着些许的嘶哑,案头那卷《韩非子·孤愤》倒扣在帛巾上。
王承恩垂入内,瞥见砚台中凝结的墨块形似辽东地图——那是李斯午间进献的伐胡策论。
黍米糕揭盖的刹那,蒸腾的热气在冰鉴表面凝成水珠。
王承恩状似无意地将冰鉴推开半尺:“楚地巫医有云,夜食寒物伤胃络。”
他记得崇祯最后那年的咳疾,便是因贪食冰饮所加重。
始皇帝拈起糕饼的手顿了顿,突然道:“你可知这黍糕的包法。
。
。”
话到半截却转作一声嗤笑,似在嘲笑自己竟与阉人论及往事。
王承恩却已从对方摩挲粽叶的指尖读懂了未尽之言——当年为质邯郸时,赵姬常用苇叶裹黍米偷送牢中的异人。
“奴婢家乡有童谣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醉人怀中揣的,正是这般用艾草熏过的黍团。”
青铜灯树忽然爆了个灯花。
始皇帝凝视着老宦官低垂的白,恍惚看见邯郸街头那个偷塞黍团给他的乞儿。
那年他叫赵政,饥肠辘辘地缩在茅檐下,有个蓬头稚子将半块黍糕塞进他怀里,叶子上还沾着狗尾巴草的绒毛。
“退下吧。”
帝王挥袖,却在王承恩退至门边时突然开口,“明日着少府采办艾草。”
老宦官应诺时,听见案几抽屉滑动的轻响——那里藏着半片风干的邯郸苇叶。
次日朝会,当博士宫众人为“郡县制”
争得面红耳赤时,帝王忽然扭头看向殿柱后的阴影问道:“承恩,你怎么看?”
满殿朱紫俱惊。
老宦官王承恩伏地时露出后颈未愈的杖痕——那是三日前他替犯错的寺人受的刑,赵高眼看着新来的“阉宦”
越来越得始皇帝的信任,妒心大起,终于逮到了机会,显然始皇帝也知道此中玄妙。
“奴婢愚见,昔周封诸侯而今裂土,非制不善,乃势易也。”
他故意让嗓音带着雨夜的沙哑,“陛下混一四海,当使黔知法如同知日月。”
李斯的笏板“啪嗒”
落地,这分明是他昨日廷议所言,从此阉人口中说出却更显质朴之声。
始皇帝摩挲着玉璜,想起昨夜那盏温热的燕式漆器,心中沉思,“这老奴,连他翻阅《韩非子》时多停留的段落都记得分明,需再好生试探一二。”
数日后,出狩大典,王承恩等寺人随侍。
当一匹惊马冲向御辇时,其余寺人呆傻之际,却见那老宦官竟如鹞子般扑出,生生攥住疯马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