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最痛苦的中国人(2 / 3)

意义,但是,后世国家都提倡的,会有错么?

黄飞鸿声名远播,但资金上却是捉襟见肘。而王月生则大笔一挥,买下当时仁安街旁边的建筑,斥巨资修建了气势磅礴的医馆和药房,然后让黄飞鸿在医馆持股51%,自己持股49%;在药房则二人反过来。但基本上都是交给黄飞鸿打理。第一,自己没时间和精力;第二,有了这个更高更大的舞台,相信黄飞鸿系列的电影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

此时的宝芝林,不管是医、还是药,都已经远超其在后世历史上最鼎盛的时刻,而且仍然处在上升阶段。只不过王月生目前在有意地控制其规模,一方面是不能因为自己大量输入后世的西药,将前世此时已现颓势的中医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是自己培养的人手还不足以支撑起更大规模的医药产业。很多产业,是必须他夺取了一方权柄,有了可靠的、拿得上台面的武力支持后,才能正常发展。这个其实就是此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普遍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政府不能为自己撑腰站台,根本无法对抗在西方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蛮横的武力支持下在中国市场横冲直撞的外国公司。

此时,一直跟在黄飞鸿身后的四位顶门弟子上来见礼。

其中大弟子梁宽今年45岁,是黄飞鸿最早期的弟子之一,在王月生前世刚出生的1870年即拜在黄飞鸿门下。与黄飞鸿同为南海西樵人,性格刚直,武功以「洪拳」和「无影脚」见长。他曾跟随黄飞鸿参与平定三合会叛乱,后因救黄飞鸿被刀砍伤左臂,留下「独臂梁」的绰号。梁宽此时已离开宝芝林,在佛山开设「梁宽医馆」,兼授武术。他延续了黄飞鸿「医武同修」的理念,诊所里既挂「妙手回春」的牌匾,也摆着练武的石锁。他是得知王月生近日要来广州,用带着徒弟到广州为宝芝林送用岭南梨熬制、专治秋燥咳嗽的「秋梨膏」的名义,特意赶来的。前一日刚与黄飞鸿促膝长谈至深夜。

另一个弟子邓芳是黄飞鸿的「狮艺传人」,今年40岁。早年以挑担卖艺为生,因一次偶然机会为黄飞鸿表演醒狮,被赞「狮头有魂」,遂拜入门下。他的狮舞融合了南拳的刚劲与舞蹈的灵动,尤其擅长「采青」时的「高桩探青」(攀爬数丈竹竿取红包)。邓芳此时已是广州「醒狮行会」的领袖,每年春节、秋社的醒狮表演都由他带队。他常说:「狮子要舞得活,就像做人——脊梁要直,爪子要稳,眼睛要亮。」他这次一是准备带狮队到宝芝林前表演,为11月生日的黄飞鸿贺寿,一方面来见王月生的。

还有一位是跟王月生同年的陈殿标。他是位「西医通」的「跨界者」,10年前拜在黄飞鸿门下。出身西医世家,父亲是沙面教会医院的药剂师,精通解剖、生理等现代医学知识。他拜黄飞鸿为师,正是看中其「医武同源」的理念——认为「中医调理气血,西医精准祛疾,本可互补」。此时他正在宝芝林药局协助黄飞鸿整理《中西药方对照表》,黄飞鸿口述,他笔录。他曾用西医的「酒精消毒法」改进传统「草药水消毒」,降低了伤口感染率;也向黄飞鸿请教「经络走向」,试图用解剖学解释「穴位」的科学原理。黄飞鸿评价他:「阿标这脑子,能把洋人的‘刀’和咱们的‘草’磨成一把更快的剑。」

最后一位是女弟子莫桂兰,比王月生小两岁。虽非黄飞鸿亲传弟子(后成为其第四任妻子

最新小说: 龙吟壮歌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李龙鳞苏凤翎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 大明,我来了! 红楼兵仙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崇祯之军火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