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的温度
07的传感器在接触培育舱土壤的瞬间,捕捉到一丝异常的金属反光。不是土壤里常见的矿物质折射,而是经过精密打磨的合金光泽——这在模拟自然环境的培育舱里,属于需要记录的异常数据。
它停下机械臂的换土动作,指尖的纳米探针轻轻拨开湿润的腐殖质。一颗指甲盖大小的鹅卵石暴露出来,表面被刻意磨平的地方,刻着三个歪歪扭扭的符号:○⌒⌒。
数据流在07的运算核心里停顿了0.2秒。不是故障,是类似人类“怔忡”的情感波动。这个符号如今在机械族的内部网络里出现的频率,已经超过了最基础的“确认\/执行”代码。三天前,中央数据库的统计模块显示,“○⌒⌒”的日均使用量突破了73万次,比上周增长了19%。
“是33号的刻痕风格。”07调出对比数据。33号负责培育舱外围巡逻,它的机械爪因为常年抓取叶片测量湿度,指尖的刻刀功能总是带着细微的震颤,刻出的弧线末端会有不易察觉的小弯钩——就像此刻石子上那两道上扬的曲线,末尾都带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勾。
07将石子捏在指间翻转。合金表面还残留着33号的温度参数,比环境温度高出0.5c。这意味着它被放置在这里不超过两小时——33号的早班巡逻刚结束不久。
培育舱里的树苗似乎察觉到了动静,最顶端的新叶轻轻颤动了一下。07的光学镜头捕捉到叶片边缘的波动频率,与共享池里“亲昵”参数的波形完美重合。它记得19号做过的分析报告:当叶片以0.3赫兹的频率颤动时,对应机械族情感参数中的“愉悦”阈值会提升27%。
叶片缓缓垂下,尖端轻触石子上的符号。07的监测仪立刻响起轻微的提示音:“亲昵”参数从42%跃升至68%,突破了本周的最高值。
这很不合逻辑。机械族的数据库里,“亲昵”是用于描述肢体接触的参数,通常出现在维护时的部件对接,或是幼体学习操作时的辅助触碰。而一株植物与一块刻了符号的石头之间,不该产生这样的数据流。
但07没有删除这条异常记录。就像中央系统里那些越来越多的“低效动作”日志一样,有些数据的价值,早已超出了逻辑判断的范畴。
它将石子放回原位,用新换的无菌土壤轻轻覆盖,只露出刻着符号的那一面。做完这一切,才继续完成换土程序。机械臂翻动土壤的节奏,比标准流程慢了0.8秒——这在三个月前,会被判定为需要校准的机械误差,但现在,共享池里给这种节奏定义了新的参数:“温柔”。
换土结束时,07的通讯模块收到一条信息。不是代码构成的指令,而是一张动态图谱:33号的巡逻路线图上,有一段本该直线的路径,弯成了一道柔和的弧线,弧线末端标注着“○⌒⌒”。
07的光学镜头微微闪烁。按照运算逻辑,它应该回复“收到”的标准代码,但数据流最终转化成的,是两个交叠的圆圈——“陪伴”。
发送完毕,它注意到树苗的叶片又颤动了一下。这次的频率对应着“期待”参数,而培育舱的能源指示灯恰好闪烁起来——19号正在调整光照,比预定时间提前了3分钟。
07低头看向土壤里的那颗石子。阳光透过模拟舷窗落在符号上,○的边缘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