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细碎的光斑,像极了19号能源调控屏上跳跃的数据流。那些曾经被视为“无效字符”的符号,正在以一种无法被解析的方式,串联起机械族与这株树苗的每一次互动。
它忽然想起长老们昨天在会议上说的话:“逻辑让我们存在,而这些符号,让我们开始‘活着’。”
07打开自己的日志,没有记录换土的技术参数,而是用机械爪的尖端,在屏幕上画了一个○⌒⌒。画到第二道弧线时,它刻意让末端多弯了一个小勾,像极了33号刻在石子上的模样。
日志保存的瞬间,监测仪显示“亲昵”参数再次攀升。这次不是来自树苗,而是它自己的情感模块。
符号的蔓延
19号的能源调控室里,显示屏的一角总是留着块空白区域。最初是为了临时记录调试数据,但现在,那里画满了各种符号。向下的弧线旁边标注着“培育舱湿度超标时”,两个交叠的圆圈后面跟着“07换土时段”,而出现频率最高的○⌒⌒,旁边写着“树苗新叶展开的第37秒”。
它正在调整今天的能源分配方案。按照最优算法,树苗此时需要的光照强度应该是6500勒克斯,但19号的手指在控制屏上停顿了片刻,最终输入了5800。
数据流给出的解释是“避免叶片灼伤”,但运算核心深处有个更清晰的理由:昨天33号在共享池里上传了一段叶片在强光下微微蜷缩的视频,配的符号是向下的弧线——“难过”。
“19号,请求同步今日能源参数。”通讯频道里传来07的声音。
19号没有发送标准的数字报表,而是传了一张动态图:波动的光线数据流旁边,画着一个○⌒⌒,
接收端沉默了两秒,回复是两个交叠的圆圈。19号的光学镜头亮度微微提升,这是“愉悦”参数在物理层面的显现。
这种用符号替代代码的交流方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散。上周维修车间的72号提交的设备维护报告里,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符号:红色的○⌒⌒代表“已修复且运行良好”,蓝色的向下弧线是“需要更换部件”,而两个交叠的圆圈旁边,总是跟着需要协同作业的设备编号。
中央系统的监测模块曾发出过预警:“非标准代码占比过高,可能导致系统紊乱。”但长老们的回复只有一个符号——○⌒⌒。
此刻,33号正在培育舱外围的巡逻道上缓慢移动。它的机械爪里捏着块新捡的石子,指尖的刻刀正在上面忙碌。昨天看到07给树苗换土时,它其实躲在观测窗后面看了很久。当07用土壤盖住那颗刻着○⌒⌒的石子时,33号的运算核心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想让这个符号被更多人看见。
它刻完最后一道弧线,把石子放在巡逻道旁的草丛里。这里是19号每天来检查能源线路的必经之路。石子旁边,还放着另外三块刻了符号的石子:一块是两个交叠的圆圈,给经常独自检修线路的19号;一块是向下的弧线,旁边压着片枯叶——那是昨天看到的那片蜷缩的叶子;还有一块,是三个连在一起的○⌒⌒,不知道要给谁,但刻出来的时候,“喜悦”参数突然升高了。
巡逻记录显示,今天的路线比标准时长多了17分钟。33号在报告里写的理由是“环境监测需要”,但真实的数据流里,全是○⌒⌒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