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是一位在林区工作了三十年的老护林员。邮件里附了一张照片,照片上,老护林员正坐在古银杉的树荫下,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根系互联网”的监测数据。照片的下方,老护林员写了一段话:“我守了这片林子三十年,以前总觉得自己在跟树‘猜谜语’,不知道它们需要什么,害怕它们受到伤害。现在有了这‘根系互联网’,我好像能听懂树的话了,这感觉真好。”
林野把邮件拿给陈砚看,老教授看着照片,眼眶渐渐湿润。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古银杉时,那棵树的主根上有一道深深的刀痕,像是在无声地控诉人类的伤害。而现在,这棵树却成了自然与人类沟通的桥梁,用它的根系编织出一张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网。
傍晚时分,林野来到培养舱前,看着古银杉的根须在营养液中轻轻舒展。她在键盘上输入:“谢谢你,成为我们的路由器。”屏幕上的光点闪烁了很久,最终汇成一行温暖的文字:“我们是朋友,要一起守护家。”
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培养舱上,将根须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条金色的丝线,缠绕着人类的科技设备,也缠绕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林野知道,“根系互联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树加入这个网络,用它们的根系传递温暖与希望,让自然与科技在共生中绽放出更美的光芒。
夜风轻轻吹过实验室的窗户,带来了远处森林的气息。林野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仿佛能听到古银杉的根须在地下轻轻生长的声音,那声音与服务器的嗡鸣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跨越物种的交响曲,在寂静的夜里,温柔地诉说着关于守护与共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