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礼部冲突(3 / 5)

,本官欲要做番功绩出来。

    不欲因循守旧。”

    这最后四个字出来众人顿时心领神会,知道李显穆这是在点礼部尚书胡英,看来方才二人相见的场面不太和谐啊。

    “当初先父改革科举,定下了如今分省定额的制度,本官倒是不欲有如今重大改变,只是在如今的内容之上,稍做变化而已。”

    屋中众人方才听到分省定额都吓了一跳,以为李显穆真的要提出这种大变革,那事情可就大了,直到听到后面才微微放下心来。

    至于李显穆要变革科举的内容,早在传出他要升迁礼部侍郎时,许多人就猜到了,毕竟谁不知道他的父亲是李忠文公。

    做儿子的既然坐上了礼部侍郎的位置,那就没有不弘扬心学的道理,须知这天下心学已经不再如数年前那般孱弱。

    在民间尤其是北方诸省中,正在渐渐成为显学。

    李显穆若是贸然大改自然是阻力重重,可若是稍加修改的话,自然有人为他声援。

    所谓增添心学内容,实际上是用李祺来代替朱熹。

    这就不得不提,科举是有标准答案的,那就是圣人朱熹的话,不允许改动,圣人是怎么说的,就要怎么去写。

    四书五经作为科举的标准教材,标准就标准在,朱熹注释的每一句话都是圣经一样的真理,有儒生如此评价,“从此以后不再需要去注释圣人经典了,朱子已经将通天大道指了出来,后世的学生只要记住即可”。

    这番话简直和那个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只剩下天上飘着的两朵乌云,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在上面缝缝补补即可”,在这番话说完后,其后一百年间,这两朵乌云把号称完美的物理学大厦砸了个稀巴烂。

    而从后世来的李祺,也觉得这完美的理学简直破烂不堪,于是借着理学的皮,要把它也砸个稀巴烂,朱熹用无数前人的注释构建了理学,李显穆则更省事,直接用朱熹的注释开始改。

    这就是明明理学和心学很多地方一样,但双方之间却好像水火不相容,因为皮再想,但下面的骨头不一样!

    李显穆没再让他们猜,而是径直说道:“如今天下学习心学者的学子众多、

    本官欲要往各省派出官吏,让诸省考生今年可以多选择一条道路。

    

最新小说: 上命昭唐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重回宿敌年少时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