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缓缓道:“吏部尚书之位至关重要,臣僭居此位二十余年,却不能为国家选良才,臣请辞此位,往陛下恩准。”
这次朱瞻基没有阻止,他本来也准备动一动蹇义的位置,如今由蹇义自己提出来,那再好不过了。
“唉。”朱瞻基叹息一声,“既然这是蹇卿再三所请,朕也不得不应下,只是请蹇卿万万不要再说那些请辞之语了,卿的忠直,先帝在时,每每同朕讲述,朕离不开卿啊。”
朱瞻基提起先帝朱高炽,蹇义眼眶也有些红,再次跪在地上,深深叩首道:“臣先前失语,臣谢陛下隆恩,不计臣之过失。”
朱瞻基和蹇义在这里君臣相知,可殿中气氛却陡然紧张起来,在紧张之中,还有一丝怔懵,有所恍然如梦的感觉。
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反对内阁票拟的事情,结果一开始,两大巨头之一的户部尚书就已经站到了内阁那一边,又是一阵称不上激烈的辩论,吏部尚书也直接认输了。
不仅认输,而且还要直接撂挑子,连吏部尚书都不干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
实话说,除了皇帝朱瞻基和李显穆之外,就连内阁众人以及夏原吉都搞不懂蹇义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这就是人和人的不同,大部分官员最后就是觉得丢一丢脸而已。
但蹇义不一样,他是个老顽固,死脑筋、一根筋,这种人一旦确定一件事就会矢志不渝,看起来最是坚强,最是不可动摇,但实际上这种人也是危险,一旦将他所坚持的真的打破,一下子整个人就崩了。
李显穆正是了解蹇义此人的性格,方才才会出言襄助。
如今局面和他所预料的并无不同。
其他人则纷纷然凝目于蹇义身上,皇帝答应了蹇义辞去吏部尚书的请求,那就是说这个朝廷最重要的一个职位,现在出现了空缺!
谁会是下一任吏部尚书?
吏部左侍郎眼中瞬间大发光芒,按照惯例一般是从左侍郎转正,那可是真正的天官之位!
掌握文官的考选、遴选、考功等事务,在没有丞相制度的大明,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即便是内阁有了票拟之权,吏部尚书也能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