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哲,那理学的朱子如果落选,岂非说明理学弱心学一头,甚至即便是排名也要争上一争。
谁都知道,今日是绝对不可能善了的,势必会有一场龙争虎斗。
等七十二贤人渐渐有了一个头绪出来后,奉天殿前的气氛却没有丝毫缓和,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就连朝臣们也开始将目光落在李显穆等人身上,而李显穆、郑欢等人也站直了身子,一股难以言明的认真回到了身上。
来了!
风雨欲来的感觉!
十哲名单从来都不局限于十人,比如从前文庙中就有十二人名列十哲,当李显穆排出了入十哲的标准后,就注定难以排满十个人了。
战争是从一个御史开始的,在讨论七十二贤人时,他提议将朱熹列入七十二人,而原因则是——
“朱熹虽然创有理学,有立言的大功,但他从未进入过宋朝中枢,在事功之上,欠缺太多,且在品德上并不是无可指摘,以先前诸位贤人的标准,列在贤人正当合适。”
这一句话顿时捅了马蜂窝,不知有多少人望向了李显穆,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李显穆所指使的。
李显穆面色不变,并没有解释的打算,不说那些翰林学士,就连内阁中都有几人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就不得不提一句老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放在李显穆身上也非常合适,他的核心班底自然是心学党,但心学党也不是真正的铁板一块,其中主要有两大阵营,第一个是以王艮为首的正统心学党,是从李祺传下来的正统师徒传承。
第二个则是郑欢、杨荣等后来半路加入的实力派官员,这一脉之中,已经过世的陈英,包括远在交趾的解缙,都是这一派的成员。
在这其中自然还有细分,比如在正统心学派中,有于谦、王肃这种正统中的正统,还有王艮在浙江发展出来的一众士子官员。
郑欢和杨荣等人也各有不同的诉求,并不是在每时每刻都同心协力的。
比如郑欢是帝党,而杨荣是太子党,李显穆则二者皆有,但同属太子党身份中,比如吏部尚书蹇义,他就不是心学党,这些人的身份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有时候是盟友,有时候是敌人,又会因为不同事件而改换阵营。
现在心学党的势力还不够强大,若是以后心学取代了理学的统治地位,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