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知道李显穆的意思,李显穆走到如今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辅就必须远远的离开京城,天高皇帝远的交趾是唯一的选择。
一个皇帝对臣子真正的爱护,就是尽量让臣子永远不要走到功高盖主的那一步。
永远不要让臣子能够威胁到皇帝。
这实际上是皇帝保全臣子之道。
只是……
交趾那等偏远之地、贫穷之地,又哪里比得上京城的繁华呢?
张辅却很是洒然,“我两次三番征讨安南,将汉唐旧土收回,如今能够镇守安南,使其永归于中华之地,全我毕生之功,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吗?
倒是你,整顿吏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是杀身之祸。
现在皇帝又把你捧的这么高,须知,高处不胜寒呐。”
自然变法的人没有好下场,和官场不和光同尘的人也没有好下场,就算斗不过你,还不能等你死了吗?
李显穆亦洒然道:“所以才要培养合适的接班人,继承遗志,正如李氏,若非先父和小婿两代人矢志同力,祖父又哪里有平反之日呢?
如今心学一脉中,颇有一些资质上佳的士子,李氏族中也有好苗子,小婿再撑二十年,新一代人便能接过手中的担子。”
用家族+学派的方式筛选政治遗产接班人,远比仅凭家族更能保证权力稳定的代际传承。
毕竟家族还是太局限了,纵然凭借着教育能代代出现高官,但顶级的天才却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
见李显穆早有准备,且有完备的计划,张辅也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从先帝开始重用文官,以如今的局势来看,将来文官会越来越势大,等我薨逝后,英国公府也要靠你照料了。”
说到这里,张辅有些黯然,英国公府的煊赫,完全由他一人所担起,他子嗣可以称得上凋零,女儿倒是不少,但儿子却只有嫡长子张忠,张忠的身体还不好,一直病殃殃的。
他是真担心儿子死在自己前面,断了香火,英国公爵位后继无人,那他这一辈子至少一半存在的意义没了。
又相叙几句,张辅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