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显穆目视着英国公府的家丁卷起大旗,附从于张辅之后,马蹄声起落之间,扬起阵阵尘土,人影渐散。
……
“廷益。”
“师叔。”
李府之中,李显穆坐在上首,于谦坐在下手。
李显穆笑着勉励道:“此番师兄肩负着朝廷拆分南直隶的大事,你跟着师兄去南直隶要好好学、好好看,看看地方官吏是怎么办事的,等你从江南回来,我打算安排你去当县令。”
于谦不苟言笑沉声道:“小侄谨遵师叔教诲。”
李显穆笑道:“让你去做县令,没有什么抵触?”
县令是浊流官,事多、功小、升迁慢,上面没人可能一辈子就在县令位置上了。
相反京城的各种衙门,诸如六部等等,那升迁才叫快,而且位高权重,并且生活在京城,各方面条件都好,诸如翰林院,那才是真正的宰相储备之所在。
向来都是清贵之地。
于谦摇摇头道:“下去做县令可以造福一方,小侄求之不得。”
“好,我就知道没看错你。”李显穆欣喜道:“我记得你是永乐十五年的进士。”
“回师叔的话,正是,永乐十二年会试前,生了一场病,只能延后一届再考。”
“宋朝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说法。
如今选官的方式,各有说法,这很不好,日后我会向陛下建议,实行《大明官员选拔条例》,日后的阁臣,都要有大明基层工作经历。
不明白大明基层是什么样子的官,没有治理过一方的官,怎么能登上天宫呢?
州县、府、省的工作经历都要齐备才行,你从现在开始,不算晚。”
于谦闻言顿时一惊,迅速在脑海中计算了一下,按照他师叔李显穆的说法,若是要履历齐全的话,那即便是最快的速度:
县令(七品)——过渡职位——知府(四品)——过渡职位——布政使——侍郎/巡抚——尚书/内阁。
也要二十年的时间,但这只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