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虓哥,这政策变得太突然了,我们该怎么办?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们之前的努力可能都会白费。”
叶东虓沉思片刻后说道:“孙琪,别慌。
我们先想办法解决环保设备升级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和技术团队一起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既符合环保标准,又能尽量减少对生产影响的改造方案;另一方面,我尝试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说明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争取一些政策缓冲期或者补贴支持。
至于成本问题,我们要从内部管理和市场拓展两方面入手,加强成本控制,同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产品销量,以弥补税收增加带来的损失。”
于是,叶东虓亲自带领技术团队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寻找最优的改造方案。
他们日夜奋战,经过多次试验和论证,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分步进行设备改造的方法,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环保标准,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与此同时,叶东虓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
他详细地向政府官员介绍了工厂的展规划、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诚恳地请求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政府部门被叶东虓的诚意和企业的展潜力所打动,决定给予他们三个月的政策缓冲期,并提供部分环保设备升级的补贴资金。
在成本控制方面,孙琪优化了工厂的内部管理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
她还带领市场团队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参加更多的行业展会和商务活动,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虽然面临着政策变动的巨大压力,但海外项目依然艰难地维持着前进的步伐……
第二十三章:内部矛盾的隐忧
在应对政策变动的紧张氛围中,工厂内部一些潜在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业务的展,工厂员工数量不断增加,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习惯的员工之间开始出现一些摩擦。
以国内派遣过来的员工和当地招聘的员工为例,国内员工习惯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而部分当地员工则更倾向于相对宽松、注重生活与工作平衡的模式。
这种差异在工作任务分配和执行过程中引了一些矛盾。
在一次紧急订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双方对工作进度的理解和执行方式不同,导致生产流程出现混乱,订单交付时间被迫延迟。
此外,在团队协作方面也出现了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生。
例如,生产部门为了追求产量,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部门反馈的客户需求变化,导致部分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积压在仓库。
叶东虓和孙琪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问题,他们深知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营。
于是,他们决定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制定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员工之间的融合与协作。
在大会上,叶东虓严肃地说:“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工作习惯,但我们现在是一个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海外项目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