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次打开柜门,仿佛都能听见十年前的笑声,从时光里漫出来,和现在的笑声混在一起。
第五十六章葡萄架下的“新约定”
当年埋的第二颗时光胶囊,老人们商量着要放些“新宝贝”
:小宇修复的齿轮模型、王姐女儿的红盖头、《奉天养老院棋谱》、李建国大爷的菜谱、孩子们画的养老院全景图。
“再埋二十年,”
郑德山摸着胶囊,“让咱们的重孙子看看,当年的日子有多甜。”
赵大爷往胶囊里放了片槐树叶:“让树也做个见证。”
张桂兰大娘放了块新做的布老虎:“给未来的孩子玩。”
老陈大爷把自己的老花镜放了进去,那是他看齿轮时总戴的。
“看……清楚……”
他说,是希望未来的人能看清他们的故事。
小宇在胶囊上刻了新的日期,旁边画了棵葡萄藤,结满了果子。
埋胶囊那天,来了好多人,有社区的,有媒体的,还有机床厂的后人。
叶东虓说:“奉天养老院的故事,从来不是我们几个人的,是所有惦记着‘老有归处’的人的。”
葡萄藤在风中晃,像在给这个约定盖章。
老人们知道,二十年后,总会有人来挖开这里,像他们今天一样,笑着把故事继续讲下去。
第五十七章老槐树上的“生命树”
老槐树的枝干上,多了块木牌,刻着所有在养老院住过的老人的名字,从郑德山、王满堂到后来的每一位。
“这是咱们的‘生命树’,”
叶东虓说,“名字在,人就永远在这儿。”
郑德山每天都要去看木牌,用布擦去上面的灰尘。
“王满堂的名字旁边,得再刻个棋盘,”
他说,“他这辈子就爱下棋。”
张桂兰大娘给木牌系了串红绸带,是她亲手绣的:“这样,他们在天上也能看见家。”
有天,王满堂的儿子来祭拜,摸着木牌上父亲的名字,突然说:“我爸总说,在这里住的日子,比在家开心。”
郑德山拍着他的肩膀:“放心,我们天天跟他‘下棋’呢。”
风吹过木牌,出“叮叮”
的轻响,像老伙计们在打招呼。
叶东虓看着这棵“生命树”
,突然明白,所谓永恒,不是人永远活着,是有人记得,有人想念,有人把你的名字,刻在心里,刻在树上,刻在日子的年轮里。
第五十八章壁炉边的“最后一课”
赵大爷的身体越来越差,却总惦记着要给小宇“上课”
。
“当年管理机床厂,我有三招,”
他坐在壁炉边,握着小宇的手,“第一,待人要诚,机器能骗,人心骗不了;第二,做事要细,齿轮差一丝都转不动;第三,得留余地,就像榫卯,得给木头留点伸缩的空儿……”
小宇把这些话记在本子上,说:“赵爷爷,我要把这些写进机床厂的修复报告里,让后人都知道您的智慧。”
赵大爷笑了,从怀里摸出个小本子,是当年的工作笔记:“这个给你,比我说的管用。”
壁炉里的火烧得旺,把老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高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