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38章 七旬妪三年低热谜,一剂桂枝转坤乾

第138章 七旬妪三年低热谜,一剂桂枝转坤乾(3 / 4)

腹那儿没那么火烧火燎了,按上去也不怎么疼了,”老妪笑得眉眼舒展,“大便一天一两次,基本成形了!最神奇的是,我昨天居然敢在空调房待半小时了,身上也不觉得冷得慌。”

岐大夫抚掌笑道:“这就对了!第一剂药把您体表的寒气散了,脾胃的湿气化了,虚阳不再外越,假热自然就退了。现在该添柴火了!”他在原方基础上去掉白芷、川连,加了制附片二两、淫羊藿八钱:“附子就像往您身体的炉子里添硬柴,淫羊藿能引阳气入肝肾,就像给炉子扇风,让火旺起来。”

又过一周,刘阿姨再来时,已经能独自爬楼梯了,少腹灼热感完全消失,体温稳定在36.8c左右。岐大夫调整药方,去吴茱萸,加砂仁五钱:“砂仁是醒脾的妙药,就像给您的脾胃灶台擦去油污,让阳气更顺畅地运行。”

第四诊时,刘阿姨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岐大夫,我现在能吃能睡,大便正常,连多年的老寒腿都觉得暖和了!”岐大夫诊脉后,开出最后一剂药方:

制附片(先煎)二两五钱,干姜二两,

桂枝四钱,白术五钱,砂仁五钱,

淫羊藿八钱,益智仁六钱,茯苓五钱,

陈皮五钱,炒麦芽六钱,炙甘草一钱。

“这剂药以四逆汤为底子,”岐大夫解释道,“附子、干姜大补下焦真阳,就像给您换了个大功率的暖气炉;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好比给炉子砌了个稳固的底座;益智仁固摄肾气,防止阳气外泄;炒麦芽消食和中,让补药更好地吸收。”

五、冰炉化处见真阳

刘阿姨回深圳前,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岐黄妙手,冰炉化春”。她拉着岐大夫的手,眼里闪着泪光:“三年了,我第一次觉得身体是自己的。以前总以为是老年病,治不好了,没想到您几剂药就把我从冰窖里拉出来了。”

岐大夫望着窗外渐渐转凉的梧桐叶,缓缓道:“您这病,难就难在‘真寒假热’的假象。现在很多大夫一见发热、灼热,就以为是实火,滥用寒凉药,结果越治越虚;也有些大夫知道要扶阳,却不辨次第,一味猛补,反而让虚阳更浮越。”

他顿了顿,又道:“《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个‘和’字最关键。就像您的病,先散表寒,再温中焦,最后补下焦,一步步来,就像春天化冻,先是春风解冻,再是阳光化雪,最后地气回暖。如果上来就用猛药,就像拿锤子砸冰,冰是碎了,可底下的土地也伤了。”

女儿在一旁感慨:“以前总觉得中医越贵越好,人参鹿茸往死里吃,现在才知道,对症的药才是好药。我妈这次花的钱,还不到以前零头的零头,病却好了。”

岐大夫笑着摆摆手:“药不分贵贱,中病即良。就像这桂枝,普通得很,可在合适的时候用,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医的精髓,不在用多贵的药,而在辨清阴阳,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送走刘阿姨母女,岐仁堂里恢复了宁静。岐大夫拿起案头的《扶阳论坛》,书页上“扶阳当辨次第”的批注在阳光下泛着墨香。小禾端来热茶,见他望着药柜里的附子、桂枝,喃喃自语:“治病如治水,堵不如疏;扶阳如添柴,急不如缓啊……”

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在药斗上的“桂枝”“附子”字

最新小说: 混沌种植空间 因为作恶多端,被拉入快穿任务 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老太重生带空间,七零囤货爽翻天 诱哄失忆小青梅 穿成恶毒寡妇后,我打脸全家! 是你要陪白月光,我离婚你又发疯 要离婚我同意,我崛起你又发疯? 重生80:林海雪原我平趟 荒野求生:开局打猎黑熊,爆红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