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地笑了笑,李婶却眼睛一亮:\"是不是为孩子的事?我娘家侄媳妇以前也这样,吃了岐大夫三副药就怀上了!\"
这话让林梅眼睛亮起来。岐大夫笑着摇摇头:\"各人情况不同,哪能一概而论。\"他转向林梅,\"你这情况得先调经期,我给你开个调经种子汤的底子:归身、川芎、吴茱萸各一钱,熟地、制香附各半钱,白芍、茯苓、丹皮各八分,元胡索、陈皮各七分。\"
他边说边称量药材,动作行云流水:\"茯苓健脾渗湿,就像给地里除杂草;丹皮清热,《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正好清你这郁热。\"
林梅盯着那些颜色各异的药材:\"那我这忽前忽后的,药方不用变吗?\"
\"问得好。\"岐大夫赞许地看她一眼,\"要是提前来,血色发紫,就加八分条芩,《本草纲目》说它'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能帮着清热;要是拖后,颜色淡,就加官桂、干姜、熟艾各五分,这些都是温中的,像给地里加层地膜,让气血活起来。\"
他把包好的药包递给林梅,又写了张纸条:\"记住,月经来那天开始吃,早上空腹煎着喝,药渣晚上再煎一次,加三片生姜。吃到月经停后两三天就行。\"
王建军接过药包,掂量着问:\"大夫,这药......真能管用?\"
岐大夫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苗\"噗\"地跳了一下:\"《金匮要略》说'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你媳妇这是积郁成疾,既要调血,更要调心。回去让她少操心店里的事,建军你多分担点,晚上别让她熬夜算账。\"他忽然冲王建军挤挤眼,\"还有,别总跟她急,肝气顺了,气血才能活嘛。\"
林梅脸一红,王建军挠着头嘿嘿笑:\"您说得是,以后我多让着她。\"
两人刚要走,岐大夫又叫住他们:\"对了,服药期间别吃生冷,绿豆也暂时停了。等经期准了,再来我这儿调调。\"
接下来的一个月,岐仁堂总能看到王建军的身影,有时是来买陈皮,有时是问煎药的火候,偶尔还拎着林梅做的蔓越莓饼干,说是\"给大夫换换口味\"。
这天傍晚,林梅又来了,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岐大夫,这次月经就差了一天,量也比以前多了!\"她把复查的单子递过来,虽然还是皱巴巴的,但眼神里的光藏不住。
岐大夫诊过脉,又看了舌苔:\"脉相顺了,就是还有点脾虚。《脾胃论》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得把底子补牢。\"他另开了个方子,\"续断、沙参、杜仲、当归、益母草各二分,川芎一钱,砂仁炒研五分,制香附二钱,橘红一钱,再加三分种子红花。\"
\"这里面还有红花?\"林梅有点犹豫,\"我听说红花是活血的......\"
\"这是种子红花,跟普通红花不同。\"岐大夫拿起一小撮暗红色的花,\"《本草纲目》说它'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量少点用,能通而不泄,帮着种子扎根。\"他叮嘱道,\"这个方子月经来的时候吃四剂,下个月再来拿一次,让气血稳稳当当的。\"
林梅刚走,李婶端着碗刚熬好的银耳羹进来:\"大夫,我刚才瞅着小林气色好多了。说起来,我那侄媳妇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