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山药的甘甜,喝下去没多久,就觉得肚子里暖暖的,不像之前那样空空落落的发慌。第二天一早,他又喝了一碗,上午开会时,明显觉得身上的热劲退了不少,心里的火也没那么旺了,助理再汇报工作时,他居然能笑着听完。
下午三点,他按时吃了六味地黄丸,药丸嚼起来有点酸,咽下去后,后腰像是被暖水袋敷着,隐隐透着舒服。到了晚上,他发现自己上厕所的次数正常了,再也没有那种控制不住的感觉。
第三天去见客户,王建军穿着笔挺的西装,精神抖擞地坐在会议室里,从下午两点谈到五点,全程没再出任何岔子。结束时客户笑着说:“王总今天状态不错啊,看着比上次见面清爽多了。”
一周后,王建军特意提着一篮水果来到岐仁堂,进门就拱手:“岐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那两服药吃完,我这毛病全好了。现在开会也不烦躁了,晚上睡得也香。”
岐大夫正在给一位老太太抓药,闻言笑着说:“不是药神奇,是你自己的身体顺过来了。脾不虚了,肾水足了,肝火自然就降了,前阴的‘约束’也就回来了。”他指了指药柜上“治未病”的匾额,“咱们中医治病,就像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顺。把身体里的气血理顺了,啥毛病都能慢慢好起来。”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照在岐仁堂的药柜上,当归、黄芪、熟地……一排排药斗泛着温润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王建军看着这满屋的药材,突然明白过来:所谓神医,不过是懂得顺着身体的“性子”,用最妥帖的法子,把跑偏的气血拉回正轨罢了。就像岐大夫说的,身体里的道理,从来都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