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不住;年轻人要是还天天坐着不动,气还是会堵。《黄帝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才是养生的根本。"
刘婶接过话头:"可不是嘛,我现在炒菜少放油,凉菜也少吃了,每天早上还去公园遛弯,觉得浑身都轻快。"
年轻人点头:"我也改了,每小时起来活动五分钟,喝药时还特意放慢吃饭速度,感觉消化确实好多了。"
岐大夫看着他们,欣慰地说:"这就对了。药是帮手,自己才是主力。脾胃就像家里的灶台,得好好养护,别总让它超负荷运转,也别给它塞些难消化的东西。"他从药柜里取出些陈皮和炒麦芽,"你们回去用这个泡水喝,陈皮理气,麦芽消食,平时当茶喝,能防着气再堵上。"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药柜上的药材上,泛着温润的光。刘婶提着药包,哼着小曲儿往菜市场走,打算买条鲜鱼犒劳自己;年轻人揣着药方,脚步轻快地往地铁站去,心里盘算着晚上回家给媳妇露一手;老王则乐呵呵地推着馒头车,沿街叫卖,吆喝声里都带着股子顺畅劲儿。
岐仁堂里,岐大夫正教小柱子辨认厚朴:"你看这厚朴的断面,紫褐色的才是好货,嚼着有点辛辣味,这是它行气的底气......"药碾子又开始咯吱作响,和着窗外的蝉鸣,像一首轻快的曲子,唱着这寻常日子里的通畅与舒坦。
小柱子一边碾药一边问:"师父,这方子没有个简称吗?名字太长了记不住。"
岐大夫想了想:"就叫它'通肠方'吧,简单好记,也道出了它的本事。"他望着窗外渐浓的暮色,心里清楚,这世间的病,多是气血不畅惹的祸,而医者能做的,就是用这一剂剂良方,帮人们打通淤堵,让生命之气像山间清泉一样,顺畅地流淌下去。
夜色渐深,岐仁堂的灯还亮着,药香混着馒头的甜味,飘在微凉的晚风里,给这条老街添了几分暖意。偶尔有晚归的行人路过,闻到这股香味,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仿佛这气息里藏着能熨帖身心的秘方,让人在奔波的日子里,总能找到一处安放疲惫的角落,和一份气定神闲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