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魏延因勇略被重用,但他的行为举止,最终招祸,都是自己造成的)这话看似批评,实则暗含同情——在那个讲究“中庸”的时代,像魏延这样锋芒毕露的“刺头”,终究难容于体制。
结语:子午谷的风与反骨的血
千年之后,当后人走过秦岭子午谷的栈道遗址,似乎还能听见当年魏延的叹息。他的奇谋是否可行,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他的反骨是真是假,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这个“脑后有反骨”的传说,却意外地成就了他的不朽——比起那些中庸自保的“贤臣”,这位敢赌上一切的孤将,反而更让后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或许,历史最残酷的真相在于:在权力的游戏里,从来没有绝对的“忠”与“奸”,只有被书写的胜利者,和被遗忘的失败者。而魏延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正因为他用生命做赌注,问了一个所有人都想问却不敢问的问题:当规则成为束缚,我们是否还敢做那个“脑后有反骨”的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