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派兵攻打魏国东部边境。魏文帝曹丕对左右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必能制权。\"(《三国志·魏书十七》)于是派张辽与曹休一起率军抵御吴军。
孙权得知张辽来了,非常紧张,对部下说:\"张辽虽病,犹不可当,慎之!\"(《三国志·魏书十七》)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辽虽然生病了,但仍然不可抵挡,大家一定要小心!果然,张辽拖着病体,指挥军队在海陵(今江苏泰州)击败了吴军将领吕范,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可惜的是,这次胜利后不久,张辽就因为病情加重,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去世,时年五十四岁。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辽本是降将,蒙太祖、文帝厚恩,未能报答万一。今病重将死,愿陛下慎用武力,以仁德治天下。\"曹丕得知后,悲痛不已,追谥张辽为刚侯,并让他的儿子得知继承了爵位。
(四)古今名将的历史定位
张辽的一生,从降将到名将,充满了传奇色彩。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辽果敢沉稳,有大将之风。\"(《三国志·魏书十七》)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张辽以八百人破十万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成为后世兵家学习的典范。
在民间传说中,张辽的形象更加高大。《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忠义两全的名将,与关羽交情深厚,逍遥津之战更是被描写得神乎其神。甚至有野史称,张辽死后,江东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威慑力,还特意建了一座\"张公祠\",四时祭祀。
如今,当我们走进合肥的逍遥津公园,依然能看到张辽的塑像,他手持长戟,目光坚定,仿佛还在守护着这座城市。正如后人所叹:\"八百壮士破十万,逍遥津上留英名。文远智勇冠三军,曹魏名将第一人。\"
二、乐进:先登之王的攻坚传奇
(一)每战先登的悍将本色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一个名叫乐进的年轻人在家乡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聚集了一批勇士,投奔了曹操。乐进,字文谦,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狠劲。曹操见他虽然矮小,却精神抖擞,便让他做了自己的帐下吏。
乐进的特点只有一个——敢打敢冲,每次战斗都第一个登上城头,时人称之为\"先登之王\"。《三国志》中记载乐进\"以胆烈从太祖,数有战功\",但具体怎么打的,却语焉不详。好在裴松之注引的《魏书》为我们补充了细节:\"进每战,先登陷陈,勇冠三军。\"(裴松之注引《魏书》)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乐进率军攻打袁绍的别营。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营垒,斩杀了袁绍的部将淳于琼。《三国志》记载:\"进渡河,击绍别营,破之,斩其将淳于琼。\"(《三国志·魏书十七》)野史称,当时淳于琼据守营垒,箭如雨下,乐进却举着盾牌,如履平地般爬了上去,吓得袁军士兵目瞪口呆。
建安九年(204年),乐进随曹操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邺城是袁绍的老巢,城墙高大坚固,防守严密。乐进再次发挥\"先登\"本色,带着部下硬是爬上了城墙,打开了城门。《三国志》记载:\"进与李典等攻邺,破之。\"(《三国志·魏书十七》)虽然只有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