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却也无可奈何。
过了几年,张生因公差路过蒲州,便想去看看莺莺。此时莺莺已嫁给郑恒,生活还算美满。张生托红娘转达,说想以表兄的身份见一面。莺莺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见他。
见面时,莺莺已为人妇,举止端庄,不复往日风情。张生见状,心中悔恨交加,便想与她再续前缘。莺莺却道:“昔日之情,已如过眼云烟。君已成名,我已嫁人,从此各不相干。”
张生不肯死心,留在蒲州多日。一日,他在墙上题诗一首:“自从别后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正是当年他写给莺莺的诗。
莺莺看到诗,泪如雨下,也和了一首:“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若有心,悔不当初;君若无心,何必回访?”张生看了诗,知道缘分已尽,只得黯然离去。
列位看官,这段张生和莺莺的故事,被元稹写成《莺莺传》,成为唐代传奇的名篇。文中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却美其名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将责任推给莺莺,实为薄幸。
这故事道尽了封建社会门第观念的残酷,也揭露了一些文人的虚伪。莺莺虽为相府小姐,却不能自主婚姻,最终只能嫁给不爱的人,令人惋惜。而张生为了功名利禄,抛弃真心爱他的女子,更是让人不齿。
正是:
蒲东古寺遇红颜,月下花前结好缘。
可惜书生多薄幸,空留遗憾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