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2章 明武宗应州大捷

第32章 明武宗应州大捷(2 / 3)

死伤几百人,蒙古人死伤更多,光是被俘虏的就有几十人。朱厚照坐在草地上,看着夕阳染红了战场,身上的银甲沾满了泥和血,却笑得像个孩子:\"朕说过,朕会打仗吧!\"

应州大捷的消息传回北京,大臣们的反应很复杂。杨廷和等人既松了口气(皇帝没出事),又觉得荒唐(天子怎么能亲自冲锋陷阵)。他们在奏折里说:\"陛下亲征,虽显勇武,但终究不妥,还请早日回京。\"

可朱厚照不管这些,他让人写了篇《平虏露布》(报捷文书),里面把自己吹成了战神:\"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朱寿,身先士卒,斩将夺旗,蒙古小王子望风而逃,此乃陛下天威所致!\"还逼着大臣们给他加官进爵,说:\"既然打了胜仗,就该封朕为'镇国公',岁俸(年薪)五千石。\"

大臣们哭笑不得,说:\"陛下已经是天子了,怎么还能当国公?\"朱厚照却瞪眼睛:\"天子是天子,朱寿是朱寿,两码事!\"最后还是依了他,给\"朱寿\"封了爵,还在宣府盖了座\"镇国府\",算是他的\"将军府\"。《明武宗实录》里记载:\"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意思是斩杀蒙古人十六个,明军死了五十二人,重伤五百多人。看起来战果不大,但这是明朝中期少有的皇帝亲征胜利,而且确实打退了蒙古人的进攻,让边境安稳了好几年。

朱厚照把应州大捷当成自己最大的骄傲,回到宣府后,天天跟人讲战斗的细节,说自己如何斩杀蒙古兵,如何指挥军队。他还让人做了个金牌,上面刻着\"应州大捷功第一\",挂在脖子上,见人就炫耀。

有次一个老将军跟他说:\"陛下,其实这次能赢,主要是蒙古人没想到咱们会拼命,而且他们长途奔袭,粮草不够,才退的。\"朱厚照听了不高兴:\"不管怎么说,赢了就是赢了,你敢说朕没功劳?\"老将军赶紧闭嘴,心里却想:\"这皇帝,跟个孩子似的,就爱听好话。\"

更荒唐的是,他竟然让人把战场上的武器、盔甲都收集起来,在镇国府里建了个\"战功陈列馆\",还亲自写解说词,说这把刀是\"朕斩杀敌将时用的\",那副盔甲是\"朕在阵前被箭射中的\"。其实好多东西都是后来造的,根本不是战场上的真品。

江彬趁机讨好,说:\"陛下的功劳,比成祖爷还大,应该立个碑纪念。\"朱厚照听了更高兴,立刻让人在应州城外刻了块\"平虏碑\",上面写满了他的\"英勇事迹\"。可没过几年,这碑就被蒙古人推倒了,据说他们看不惯上面吹牛皮的话。

虽然打了胜仗,但这次亲征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朱厚照把朝廷大事扔在一边,整天在宣府玩乐,北京的官员们群龙无首,好多奏折堆在宫里没人批。有个地方发生水灾,百姓等着朝廷赈灾,可文书送不到皇帝手里,等朱厚照回来时,已经饿死了不少人。

杨廷和在奏折里忧心忡忡地说:\"陛下在外,朝政荒废,人心浮动,万一再有叛乱,怎么办?\"可朱厚照只当耳旁风,还说:\"有你们在,怕什么?\"他不知道,大臣们虽然不敢明着反对,但心里已经对他越来越失望。

更危险的是,江彬借着皇帝的信任,在军队里安插自己的人,排除异己。大同总兵王勋因为在应州大捷中

最新小说: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大明,我来了!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那些年我磨砺过的主角们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寒门状元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