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备道)在《康輶纪行》中主张“学夷之长技,练精兵,固海防”。这些思想虽未立即改变战局,却城为后来的“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
1841年冬,璞鼎查在宁波休整,准备下一步进攻——沿长江而上,攻占镇江、南京,切断清廷的漕运命脉(江南粮食通过长江、运河运往北京)。他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控制长江,便可迫使中国政府彻底屈服。”
清廷此时才意识到“江南危矣”,急调奕经(另一位宗室贵族)为扬威将军,率各省军队赴浙“收复失地”。但奕经比奕山更荒唐,他“驻军苏州,沉迷酒色”,甚至靠“求神拜佛”制定战术——梦见“英军必败”,便决定在1842年3月10日(壬寅年正月二十九,据说是“虎日”,克“羊”(洋))发动反攻。
这场被称为“浙东反攻”的战役,最终沦为笑柄:清军夜袭宁波、定海、镇海,因“信号错乱,自相残杀”,英军趁机反击,清军“死亡数千,溃不成军”。奕经狼狈逃回杭州,上奏谎称“遇伏失利”。道光帝至此彻底绝望,密令“着伊里布(主和派)前往浙江,设法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