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2章 太平军定都天京

第42章 太平军定都天京(2 / 3)

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诏书盖玺颁行论》),仅保留《圣经》(改称《新旧约》)及太平天国自编典籍。科举考试以“上帝教”教义为题,如“天父七日造成天地山海论”,录取者不论出身,甚至有女性参与科考,傅善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为巩固天京政权,太平天国在定都后立即发起两大军事行动:北伐与西征。

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精锐北伐,目标直捣北京。这支军队一路北上,经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隶,前锋一度抵达天津杨柳青,震动清廷。咸丰帝急调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围剿,北伐军因孤军深入、补给断绝,于咸丰五年(1855年)全军覆没。《清史稿·文宗本纪》载:“(咸丰五年)正月,僧格林沁破贼于连镇,擒林凤祥,磔之(分裂肢体的酷刑)。四月,破冯官屯,擒李开芳,诛之,北伐贼平。”北伐虽败,却牵制了清军主力,为西征创造了条件。

西征军由胡以晃、赖汉英统领,于咸丰三年五月(1853年6月)溯江而上,旨在夺取安庆、九江、武汉等战略要地,控制长江中游。至咸丰四年(1854年),西征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并重占武汉,势力扩展至湖南。但在湘潭遭遇曾国藩湘军的顽强抵抗,被迫退守九江。此后,石达开率军增援,于湖口大败湘军水师,“烧其战船百余艘,曾国藩仅以身免”(《湘军志》),西征局势得以扭转。至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已控制从武昌到镇江的长江沿线,形成“天京—安庆—九江—武汉”的战略防线。

与此同时,清廷为围困天京,在南京东郊孝陵卫设立“江南大营”,由向荣统领;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由琦善统领。两大营互为犄角,对天京构成南北夹击之势。太平军与清军在天京外围展开反复拉锯,至咸丰六年(1856年),杨秀清调石达开、秦日纲等部回援,先后击溃江北、江南大营,暂时解除了清军对天京的军事威胁。

天京定都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鼎盛时期,其控制区域涵盖苏、皖、赣、鄂等省,人口达数千万,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南北分治”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曾访问天京,在报告中称:“城中秩序井然,居民对太平军多表顺从,市集虽不如往昔繁盛,然粮食供应尚可。”(《英国议会文书》)

然而,定都后的太平天国也开始暴露危机。领导层生活腐化,洪秀全的天王府“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金陵省难纪略》),杨秀清出行仪仗多达数千人,与起义初期的“平等”口号相去甚远。等级制度日益森严,“王爵”分封泛滥,至后期竟达两千七百余人,加剧了内部矛盾。

更关键的是,宗教神权与世俗政权的交织,使决策机制陷入混乱。杨秀清多次借“天父下凡”压制洪秀全,如咸丰四年(1854年),杨秀清以“天父”名义怒斥洪秀全:“尔与兄弟打江山,杀妖魔,何故在家耽延,不以国事为念?”(《天父下凡诏书》)这种权力斗争最终引发咸丰六年(1856年)的天京事变: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天京诛杀杨秀清,韦昌辉却趁机滥杀无辜,屠戮东王府上下两万余人;石达开斥责韦昌辉残暴,反遭猜忌,被迫率十万精锐出走,后于大渡河畔覆灭。经此一变,太平天国

最新小说: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李龙鳞苏凤翎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崇祯之军火大明 大明,我来了!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