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2章 三清天尊:道化三清的创世之尊与教化之祖

第12章 三清天尊:道化三清的创世之尊与教化之祖(2 / 4)

相生相克之理,悟透“化育”之道:阳为刚,阴为柔;阳为明,阴为暗;阳为生,阴为藏。唯有阴阳调和,万物才能存续。于是他走出上清境,开始了“教化众生”的神迹。

第一道神迹是“定五行,立规矩”。彼时众生虽有生机,却不知如何生存:野兽相残,草木乱生,先民们躲在山洞里,靠野果为生,常遭猛兽袭击。灵宝天尊便降临昆仑山,召来先民首领,手指大地讲解五行:“此为木,可生火、供人栖息;此为火,可取暖、驱兽、熟食;此为土,可种五谷、养万物;此为金,可铸工具、御敌;此为水,可解渴、灌田。”他还教先民分辨五谷(稻、黍、稷、麦、菽),教他们用木生火、用土筑屋,又传下“八卦方位”,让先民知道“东为春生,南为夏长,西为秋收,北为冬藏”,按季节劳作。

第二道神迹是“传灵宝经,开众生智”。见先民有了生存之能,却仍不知“善恶”“因果”,灵宝天尊便在昆仑山设“灵宝法坛”,将自己悟透的阴阳之道、教化之理,写成《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亲手传给三位先民智者。经文中记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众生平等,皆可修道”,智者们将经文刻在兽骨、石壁上,代代相传。此后,先民们不再随意伤人,懂得互助。

第三道神迹是“调和阴阳,止天地乱”。曾有一次,南方火神与北方水神因争“祭祀之地”大打出手:火神喷出烈火,烧尽南方草木;水神引来洪水,淹没北方村落,天地间阴阳失衡,白天烈日炎炎,夜晚寒风刺骨。百姓哀嚎遍野,求告上天。灵宝天尊闻讯,手持灵宝如意降临争斗之地,如意一挥,烈火与洪水瞬间停住;他又取出“阴阳镜”,镜光照向火神与水神,二人顿时清醒,知晓自己闯下大祸。灵宝天尊道:“阴阳本是相生,而非相克。火可暖水,水可润火,若相斗,只会毁了天地生机。”随后他为二神划定管辖范围,让火神管南方供暖、水神管北方降雨,又传下“阴阳调和之法”,从此天地间阴阳平衡,再无此类纷争。

待教化之事初成,灵宝天尊便返回上清境的“蕊珠宫”,与元始天尊一样隐于仙境——他是道的“化育态”,只需留下教化之则,让众生自行领悟,无需时时干预。

阴阳二气交融,生万物之气(即“三”),这股气在“太清境大赤天”凝结,化作道德天尊——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最终具象,也是最贴近人间的尊神,因他的化身便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道教《道德经》《老子化胡经》(民间典籍)记载,他“历劫度人,常以凡人之身现身,传讲道之真谛,让‘道’从无形变为有形,从仙境传入人间”。

道德天尊本是道气所化的先天神只,却不愿久居仙境,执意“历劫修行”,体验人间疾苦,认为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悟透“度人”之道。

第一劫,他化身“广成子”,隐居崆峒山修行。彼时黄帝在位,听闻广成子有道,便亲自上山求教:“如何才能让百姓安乐、天下太平?”广成子卧于石床,闭目答道:“治天下如治身,少私寡欲,顺其自然。百姓要的是温饱、安宁,而非帝王的功业;天下要的是秩序、平和,而非征战与奢华。”黄帝顿悟,下山后轻徭薄赋,教百姓耕种,天下果然太平。广成子见此,便飘然而去,继续历劫。

第二劫,他化身“李耳”,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苦县

最新小说: 第一权臣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大明,我来了!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寒门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