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2章 三清天尊:道化三清的创世之尊与教化之祖

第12章 三清天尊:道化三清的创世之尊与教化之祖(3 / 4)

。自幼便聪慧过人,三岁能背《周易》,十岁便通天文地理,长大后做了周朝的“守藏史”(管理典籍的官员),博览群书,更悟透了道的真谛。彼时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百姓流离失所,李耳见此,便辞去官职,骑着青牛往西而行,欲隐于西域。

行至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见天空出现“紫气东来”(道气显化),知有圣人将至,便在关前等候。果然见李耳骑青牛而来,尹喜跪地求道:“先生若往西去,世间便少了一位传道人,请先生留下一部经书,以启后人。”李耳见尹喜心诚,便在函谷关住了三日,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字字皆是道的真谛:“上善若水”“无为而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写完后,他将经书交给尹喜,骑着青牛出关,从此不知所踪——这便是道德天尊最着名的“传经神迹”,《道德经》也成了道教的根本典籍,代代相传,度化了无数世人。

第三劫,他化身“老子”,往西域“化胡为佛”(民间传说,载于《老子化胡经》)。彼时西域有凶神作乱,以暴力欺压百姓,百姓苦不堪言。老子便现身西域,向凶神与百姓讲解“慈悲”“向善”之道,凶神顿悟,放下屠刀,百姓也纷纷向善。后来老子又传下佛教的基本教义(民间认为佛教与道教同源,皆源于道),让西域百姓有了信仰,不再受凶神侵扰——这一神迹虽有宗教融合色彩,却体现了道德天尊“度化不分地域、不分族群”的理念。

历劫无数后,道德天尊返回太清境的“兜率宫”,宫中设有炼丹炉(便是《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实则太上老君便是道德天尊的化身),他常在此炼制“九转还丹”,此丹非为自己,而是为了度化修行者——若有修行者功德圆满,他便会赐下一粒还丹,助其脱去凡胎,修成仙体。《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的便是这九转还丹,而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虽有炼妖壶、金刚琢等神器,却从不对孙悟空下死手,只因他是道的“具象化”,懂“因果循环”——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也是一种“劫”,需如来佛祖(佛教尊神)来化解,而非他亲自出手。

三清天尊是“道”的本身,玉皇大帝是“道”的化身之一——这便注定了三清的地位远超玉皇,却不掌三界实权。

从“道的层级”来看:元始天尊是道的本源,灵宝天尊是道的化育,道德天尊是道的具象,他们是“创造规则者”;而玉皇大帝是道所化的“执行者”——他历劫修行,功德圆满后,由三清钦定为“三界共主”,掌的是“执行道的规则”:比如按三清定下的“天地秩序”,管天界星宿、地府轮回、人间祸福;按三清定下的“善恶标准”,处置作乱妖魔、奖赏行善众生。就像人间的“律法”由“圣人”制定(如三清),“君主”(如玉皇)负责执行律法——君主虽掌实权,却需遵律法行事,地位自然低于制定律法的圣人。

从“行事理念”来看:三清是“清净自然”的道体,无喜无怒,不涉琐事。《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急得召如来佛祖相助,而三清天尊仍在兜率宫炼丹、在玉清境清修——并非他们无力处置,而是他们认为“道有定数”,孙悟空的作乱是“劫数”,需玉皇自行应对,方能体现“秩序之主”的职责;若三清亲自出手,虽能瞬间制服孙悟空,却失了“道的自然”,也让玉皇失去了历练的机会。这与玉皇的“世俗化形

最新小说: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第一权臣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寒门状元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大明,我来了! 崇祯之军火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