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2章 《山海经》:上古宇宙的瑰丽图谱

第32章 《山海经》:上古宇宙的瑰丽图谱(3 / 12)

/p>

《西山经·西次二经》载:“又西二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女床山在西方二百里,山南多赤铜,山北多石涅(可作黑色染料),山中常有虎豹犀牛出没,却因鸾鸟的存在而显祥瑞。鸾鸟像长尾雉鸡,羽毛五彩斑斓,它出现的地方,天下就会安宁。

7.钩吾山:饕餮食人,贪婪之戒

《西山经·西次四经》云:“又北二百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饕餮,是食人。”

钩吾山在北方二百里,山上多玉,山下多铜,却因饕餮的存在而令人畏惧。饕餮长得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窝下,有老虎的牙齿、人的爪子,叫声像婴儿啼哭,却以吃人为生。这般怪异的外形,恰是“贪婪”的具象化:羊象征温顺,却长着虎齿人爪,暗示“外表温顺内心凶狠”;眼睛在腋下,寓意“见不得光的欲望”。后世饕餮成为青铜器上的纹饰,常刻在鼎上,有“戒贪”之意——先民借这只凶兽,警示世人莫要贪得无厌,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8.邽山:穷奇助恶,善恶之辨

《西山经·西次四经》载:“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邽山上的穷奇,是《山海经》着名的“凶兽”:它长得像牛,却长着刺猬的毛,叫声像狂犬,会吃人。更奇特的是,穷奇“好助恶”——据《神异经》载,它见人争斗,会吃正直的人;见人忠信,会咬人的鼻子。先民创造穷奇,并非单纯写“恶兽”,而是在思考“善恶”:穷奇的存在,恰恰反衬出“善”的珍贵,也警示世人“恶有恶报”——后来穷奇成为“四凶”之一,被舜流放,正是先民对“惩恶”的向往。

9.发鸠山:精卫填海,坚韧之魂

《北山经·北次三经》云:“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发鸠山虽属《北山经》,却因“精卫填海”的神话而成为西方秘境的延伸。山上多柘木(可作弓的树木),精卫鸟就栖息于此。它长得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叫声是“精卫”,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这只鸟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因在东海游泳时溺水而亡,灵魂化作精卫,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想要填平东海。东海浩瀚,木石微小,这般“以弱抗强”的举动,是对抗自然的坚韧,永不放弃的执着。精卫不是“不自量力”,而是“死而不已”,是先民对“生命韧性”的赞颂。

(三)北山经:北方的苦寒与生机

北方属水,气候苦寒,故《北山经》多耐寒的异兽、能治寒病的草木。

10.梁渠山:罴熊出没,力之象征

《北山经·北次二经》载:“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梁渠山无草无木,只有金玉藏于岩间,山中的梁渠兽,是“兵灾”的兆示。

最新小说: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第一权臣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寒门状元 大明,我来了!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