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快,最擅长打突袭。
当时魏军大营里,士兵们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连放哨的士兵都靠着树干打盹。公孙喜还在大帐里跟手下喝酒,说:“秦军要打也是打韩军,咱这儿安全得很哪!”
可就在这时,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白起带着飞羽军冲进来了!魏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秦军砍倒了一片。公孙喜一听外面乱了,赶紧抄起剑往外跑,可刚出大帐,就被一个秦军士兵拦住了。两人打了没几个回合,公孙喜就被秦军士兵挑落马下,当了俘虏。
魏军没了主帅,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士兵们四处逃窜,有的被砍死,有的掉进伊水里淹死。韩军在南边的大营里,听到北边的喊杀声,暴鸢心里还纳闷:“秦军不是要打咱们吗?怎么北边打起来了?”可没等他想明白,白起已经带着秦军杀过来了——原来白起收拾了魏军后,立马率军南下,直扑韩军大营。
韩军一看魏军都败了,自己哪还有心思打仗?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往韩国方向跑。白起带着秦军在后面追,从伊阙一直追到洛阳城外,一路上杀得韩军尸横遍野。这一战,秦军一共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还俘虏了主帅公孙喜,占领了伊阙和周边的五座城池。
消息传到咸阳,秦昭襄王大喜,当即下令:升白起为国尉(秦国最高军事长官之一),赏给他一千户的封地!而六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不轻——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说:“白起这小子,比当年的吴起还厉害,以后咱六国的日子,不好过了!”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更是直言:“秦国出了个白起,这是要吞了咱六国啊!”
伊阙之战后,白起的名字,彻底传遍了天下。从此,再也没人敢说他“资历浅”,大家都知道,秦国出了个“战神”,打谁谁输,碰谁谁死。
伊阙之战后,秦国算是彻底打开了东进的大门。可秦昭襄王不仅要打韩魏,还要打南方的楚国。因为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障碍。而要打楚国,军队由谁统帅?秦昭襄王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白起。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把白起叫到咸阳,对他说:“楚国仗着地盘大,总跟我国作对,你带几万人去,把楚国给我打服了!”白起拱手道:“大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当时楚国的兵力有多少?足足五十万!而白起只带了十万秦军。白起的计划,是“避实击虚”——不打楚国边境的重镇,而是绕过去,直插楚国的腹地。他带着十万秦军,从秦国的武关(今陕西丹凤)出发,沿着汉水南下,一路上没打几仗,就杀到了楚国的别都鄢城(今湖北宜城)。
鄢城是楚国的“门户”,要是鄢城丢了,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就暴露在秦军面前了。所以楚顷襄王派了大将景阳,带着十五万楚军驻守鄢城。景阳也是个有本事的将领,他知道鄢城的重要性,把城墙修得又高又厚,还在城外挖了一条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又在城里囤了足够吃一年的粮草,就等着秦军来攻。
白起率军到了鄢城,一看这架势,就知道硬攻不行——秦军要是爬城墙,楚军的弓箭能把他们射成刺猬。他围着鄢城转了三天,每天都在观察地形,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鄢城西面的一条河上——这条河叫长谷水,水流湍急,从山上流下来,正好经过鄢城的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