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入和支出,有多少?”周勃又摇摇头:“臣也不知道。”他站在那里,脸涨得通红,很是尴尬。
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陛下,判案子的事,有廷尉负责;粮食的事,有治粟内史负责。您要是想知道这些,应该问他们。我们做丞相的,主要是辅佐陛下,治理天下,让百官各司其职。”汉文帝点点头,笑着说:“陈丞相说得对。”
退朝后,周勃对陈平说:“陈平,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这些?害得我在陛是丞相,懂行政。咱们各有所长,以后多商量就是了。”周勃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自己确实不适合做丞相。
没过多久,有个叫袁盎的大臣找到周勃,对他说:“丞相,您诛诸吕、立代王,功劳太大了,威震天下。现在您拿着丰厚的赏赐,坐在丞相的高位上,陛下心里难免会有猜忌。功高震主,自古以来都是灾祸的根源——您没看见韩信、彭越的下场吗?您不如主动辞掉丞相,回到封地,这样既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能让陛下放心。”
周勃听了,心里一震——袁盎的话虽然难听,却是实话。他想了几天,终于下定决心。第二天上朝时,他对汉文帝说:“陛下,臣是个武将,不懂丞相的职责,这些日子以来,没帮陛下做什么事。臣恳请陛下允许臣辞掉丞相之职,回到封地。”
汉文帝早就想收回周勃的权力,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见周勃主动辞职,他心里很高兴,却故意挽留了几句,然后就答应了。周勃交出相印,心里反而轻松了——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尔虞我诈的朝堂,回到封地过安稳日子了。
可世事无常,一年后,左丞相陈平病逝,汉文帝找不到合适的人做丞相,又想起了周勃——他觉得周勃忠诚可靠,虽然不懂行政,但有威望,能镇住百官。于是,汉文帝又下诏,任命周勃为丞相。
周勃没办法,只好再次回到长安,担任丞相。可他知道,汉文帝对他的猜忌并没有消失——这次任命,不过是汉文帝的权宜之计。果然,没过多久,汉文帝就找了个借口,让周勃离开长安。
公元前177年,汉文帝对大臣们说:“现在很多列侯都住在长安,不在自己的封地,这样既不方便治理封地,也浪费朝廷的粮食。不如让列侯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丞相是列侯之首,就先从丞相开始吧。”
周勃心里明白,这是汉文帝想赶他走。他没有反对,只是平静地说:“陛下说得对,臣愿意带头回到封地。”于是,他再次辞掉丞相之职,带着家人,离开了长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绛地(今山西侯马)。
回到绛地后,周勃每天都提心吊胆——他知道汉文帝猜忌他,也知道朝廷里有很多人嫉妒他的功劳,想害他。每当河东郡守、郡尉来绛县巡视,他都以为是来抓他的,便赶紧披上盔甲,让家里的仆人拿着兵器,站在院子里迎接。他想:“我当年统领百万大军,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现在却像个惊弓之鸟,真是可笑。”
可他的担心,最终还是成了现实。公元前176年,有人向汉文帝告发周勃——说他身披盔甲,家里藏着兵器,想谋反。汉文帝早就想除掉周勃,接到告发后,立刻下令,让廷尉逮捕周勃,严加审讯。
廷尉的人很快就到了绛地,把周勃抓了起来,押回长安,关在牢里。牢里的狱吏见周勃是前丞相,却落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