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还特意让士兵们举着大汉的旗帜,敲锣打鼓,营造出“大汉大军已到”的声势。
话说呼屠征得知冯奉世在借兵,本没当回事,觉得“一个汉朝使者,能掀起什么风浪”,还在王宫里喝酒作乐。直到手下人慌慌张张来报“大汉旗帜出现在西门外,乌孙骑兵到了北门”,他才慌了神,赶紧召集兵马守城。可莎车的士兵本就不愿为呼屠征卖命,又见城外旗帜林立、鼓声震天,心里早就怯了。冯奉世亲自擂鼓,下令攻城,汉军和诸国士兵见主帅奋勇,个个争先,没一会儿就攻破了城门,杀进了莎车都城。
呼屠征见大势已去,想带着亲信从北门逃跑,却被乌孙骑兵拦住。冯奉世率军追来,大喝一声:“呼屠征!你杀汉使、叛大汉,今日就是你的死期!”呼屠征吓得魂飞魄散,想拔剑抵抗,却被冯奉世身边的随从一刀砍倒。冯奉世走上前,亲自割下呼屠征的首级,挂在莎车都城的城门上,号令全城:“呼屠征叛乱,已被诛杀!凡莎车百姓,只要归顺大汉,既往不咎;若有敢再助纣为虐者,同呼屠征一样下场!”
随后,冯奉世又召集了西域南道的诸国国王,当着他们的面,立了前莎车王的另一个侄子为王,还宣布大汉将派人送来粮草,帮助莎车百姓重建家园。诸国国王见冯奉世如此果决,又有大汉天威在后,纷纷跪倒在地,发誓“永归大汉,绝不再叛”。西域南道的局势,就这么被冯奉世凭着五十个随从、借来的七千兵马,硬生生平定了。
列位,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冯奉世这一赌,赌的是大汉的声威,赌的是诸国对匈奴的忌惮,更赌的是自己的胆识和谋略。要是他当时选择回长安请旨,西域的局势就难说了;要是他借不到兵马,自己怕是也要死在莎车。可他偏偏就成了,这就是“智勇双全”的大将之才。
冯奉世平定莎车叛乱后,带着呼屠征的首级和西域诸国的降表,回到了长安。汉宣帝得知消息,龙颜大悦,当即召冯奉世上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称赞他“出使西域,不辱使命,还能临机决断,平定叛乱,真是大汉的栋梁之臣”!随后,宣帝下旨:拜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赏黄金百斤、绢帛千匹,还把他的“关内侯”爵位从“世袭”升为“实封”,食邑千户。
后来,宣帝驾崩,元帝即位。这时候的冯奉世,已经年近六旬,头发都有些白了,这个时候,陇西出了大事——羌人叛乱了。
这陇西的羌人,与大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他们世代居住在陇西的山谷里,以放牧为生,偶尔会到汉朝的边境城镇做买卖。可到了元帝永光元年(前42年),汉朝在陇西的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强行征收羌人的牛羊,还把不肯交税的羌人抓起来鞭打,这下可惹恼了羌人。羌人的几个大部落——先零羌、罕羌、开羌,联合起来,聚集了三万多兵马,攻破了陇西的数座县城,杀了汉朝的县令、都尉,抢走了粮食和兵器,还把百姓的房屋烧了,陇西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往关中逃难,边疆告急的文书一封接一封送到长安。
元帝接到文书,赶紧召集大臣商议。满朝文武,说“羌人野蛮,必须派兵镇压”,可谁也不敢主动领兵——毕竟羌人骁勇善战,又熟悉陇西的地形,之前几次平羌,汉朝都损兵折将;要么说“不如派人去安抚,给羌人些粮食、牛羊,让他们撤兵”,可羌人已经杀红了眼,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