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放在乌巢,守军不多,将军要是能亲自带兵去烧了乌巢的粮草,袁绍的大军不出三天就会崩溃。”曹操一听,立马决定——亲自去烧乌巢!
当天夜里,曹操挑选了五千精锐,换上袁绍军队的衣服,打着袁绍的旗号,从小路直奔乌巢。一路上遇到袁绍的哨兵,就说“奉袁公之命,来乌巢护粮”,顺利混到了乌巢。一到乌巢,曹操就下令放火,乌巢的粮草瞬间烧了起来,守军大乱。袁绍得知乌巢被烧,却犯了个错——他没去救乌巢,反而派张合、高览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想“围魏救赵”。可曹操的大营防守坚固,张合、高览打了半天也没打下来,而乌巢的粮草已经烧光了。袁绍的士兵得知粮草没了,顿时没了斗志,四散奔逃。张合、高览见大势已去,干脆投降了曹操。
袁绍见大军崩溃,只好带着几百个骑兵逃回了河北。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成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战后,曹操在清理袁绍的书信时,发现了不少自己手下人给袁绍写的投降信,有人劝他把这些人抓起来杀了,可曹操却把信都烧了,说“当时袁绍强大,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何况其他人呢?”这一手,不仅稳住了人心,还让手下人更死心塌地跟着他。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七年时间,陆续消灭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还北征乌桓,把乌桓的首领蹋顿斩了,收复了辽东。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回师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气魄,正是他一统北方后壮志豪情的写照。此时的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的大部分土地,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势力。
可就在曹操想“一统天下”的时候,赤壁之战给了他当头一棒。建安十三年,曹操带着二十多万大军(号称八十万),顺江东下,想先灭刘表,再灭孙权,一举统一天下。可没想到,刘表刚死,他的儿子刘琮就投降了曹操,而刘备则带着百姓往江陵逃跑,曹操派骑兵追了一天一夜,在长坂坡追上刘备,把刘备打得大败。刘备没办法,只好派诸葛亮去江东,联合孙权抗曹。
孙权一开始也拿不定主意,投降派和主战派吵得不可开交,多亏了周瑜、鲁肃等人力主抗曹,孙权才下定决心,派周瑜带着三万水军,和刘备的军队联合,在赤壁和曹操对峙。
曹操的军队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只好让人把船用铁索连起来,让船更稳固,这就是“连环船”。周瑜的部将黄盖见了,就献了个“火攻”之计,还假装投降曹操,准备趁机放火。曹操一开始还不信,可看到黄盖的投降信,觉得黄盖是“识时务”,就答应了。
到了约定投降的那天,黄盖带着十几艘装满干草、油脂的船,顺着东南风,往曹操的大营驶去。快到的时候,黄盖下令点火,十几艘船瞬间变成了“火船”,直冲曹操的连环船。曹操的船都连在一起,没法分开,一烧就全着了,火还蔓延到了岸上的大营,整个赤壁江面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曹操的军队大乱,北方士兵不会游泳,要么被烧死,要么被淹死,要么被孙刘联军杀死。
曹操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从华容道逃跑。华容道泥泞不堪,曹操只好让士兵割草填路,一路上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等他逃到南郡,二十多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