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赏赐的书籍一一陈列,又请了一位饱学之士为自己讲解疑难。每日清晨,天还未亮,吕蒙便已起身,在帐中点燃油灯,开始诵读《左传》。
起初,吕蒙读书十分吃力,许多字不认识,典故也不理解,常常读了半天仍不知所云。他并不气馁,遇到不认识的字,便记下来,待先生前来时请教;遇到不懂的典故,便反复研读上下文,结合史书背景加以揣摩。有时读到精彩之处,如《左传》中城濮之战的谋略、《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便忍不住拍案叫好,与先生探讨其中的用兵之道。
夜晚,军营中士卒都已睡去,吕蒙的军帐却仍亮着灯。他常常读书至深夜,实在困倦了,便用冷水洗脸提神,继续研读。左右劝他:“将军每日处理军务已十分劳累,何必如此辛苦读书?”吕蒙却道:“昔日主公说汉光武帝戎马倥偬仍手不释卷,我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若不能学有所成,岂不是辜负了主公的期望?”
日复一日,吕蒙的读书量越来越大,知识也越来越渊博。他不仅读史书、兵法,还涉猎诸子百家的着作。一年多后,当孙权再次召见吕蒙时,见他言谈间引经据典,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头头是道,不禁惊叹:“子明读书,竟有如此大的长进!”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鲁肃接替周瑜担任都督,镇守陆口,与荆州的关羽为邻。鲁肃素来知晓吕蒙是行伍出身,未曾读过多少书,心中对他颇有轻视之意。某次,鲁肃途经寻阳,按礼节应去拜访吕蒙,却有些不情愿,身边谋士劝道:“吕将军如今深得主公器重,又潜心读书,将军不可再以旧眼光看待,还是去拜访一下为好。”鲁肃无奈,只得前往吕蒙营中。
吕蒙见鲁肃前来,十分热情,设宴款待。酒过三巡,吕蒙突然问道:“子敬兄如今镇守陆口,与关羽为邻,关羽为人骁勇,又占据荆州,兄可有应对之策,以防不测?”鲁肃本以为吕蒙只是随口问问,便漫不经心地答道:“届时随机应变便是。”
吕蒙闻言,神色一正,道:“如今吴蜀虽结盟抗曹,但关羽实为熊虎之将,野心勃勃,岂可不预先谋划?若等到事发再想对策,恐为时已晚。”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铺在案上,为鲁肃详细分析了荆州的地理形势、关羽的兵力部署,又一一列出五条应对之策,包括如何安抚荆州百姓、如何防范关羽突袭、如何与蜀汉保持外交联系等,条分缕析,句句切中要害。
鲁肃听着听着,不禁惊得目瞪口呆,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坠落在地。他连忙起身,越过案几,走到吕蒙身边,伸手拍着他的后背,感慨道:“子明啊子明,我真没想到,你的才略竟已达到如此境界!昔日的吴下阿蒙,如今已非复吴下阿蒙矣!”
吕蒙闻言,微微一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子敬兄何见事之晚乎?”自此,鲁肃对吕蒙彻底改观,二人结为好友,常常一起商议军国大事。鲁肃还多次向孙权举荐吕蒙,称其“有国士之才,可堪大用”,孙权对吕蒙更加信任,逐渐将更多的兵权交给他。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平定关中后,率领大军南下,意图攻打江东。次年正月,曹军抵达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号称四十万大军,营寨连绵数十里,声势浩大。濡须口是长江的重要渡口,若被曹军攻克,江东腹地便无险可守,孙权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