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9章 书生都督陆逊

第39章 书生都督陆逊(1 / 7)

汉祚倾颓乱世间,江东虎踞有英贤。

夷陵火燎联营灭,石亭兵摧魏旅还。

忠恳忧国身先殒,清名垂史誉长传。

今说吴臣陆伯言,一段传奇醒客眠。

列位,这一章咱们讲的是东吴“社稷之臣”陆逊陆伯言。其名虽不及刘关张、诸葛亮那般广为人知,然观其一生功业:凭夷陵一把火改写三国鼎立之格局,以毕生智谋支撑江东半壁江山数十年无虞,实为汉末乱世中不可多得的英贤。

话说东汉灵帝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民不聊生。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数十万流民揭竿而起,席卷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虽终被镇压,却彻底动摇了汉家天下的根基。此后,地方豪强拥兵自重,诸侯割据之势渐成:董卓入京废立,引得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袁绍据河北四州,欲图天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中原;刘备颠沛半生,终得益州、汉中立足;而江东之地,则经孙坚、孙策父子两代经营,至孙权时渐成气候。

孙坚早年随朱儁镇压黄巾,后讨董卓时于阳人之战大破卓军,却在攻刘表时被黄祖部将射杀;其子孙策,年方十七便继父业,率旧部渡江南下,以“小霸王”之勇,短短数年平定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陵五郡,为东吴基业奠定根基。然孙策平定江东之初,对当地士族多有压制——吴郡陆氏、顾氏、朱氏、张氏等望族,或因反抗孙氏而遭打压,或因忌惮而保持距离。陆逊出身的吴郡陆氏,便是其中之一:陆逊的堂祖父陆康,曾任庐江太守,孙策攻庐江时,陆康坚守两年,城破后病逝,陆家子弟亦有多人遇害,这是陆氏与孙氏的旧怨。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嗣位,时年十九。孙权深知,欲守株江东,需要士族的支持——若仅靠武力压制,终难长久。于是他一改孙策时的强硬政策,广开贤路,征召江东士族子弟入仕,吴郡顾雍、张昭(虽为北方士族,却久居江东)、陆绩(陆逊族叔)等先后被启用。此时的陆逊,年方十八,虽身负家仇,却能审时度势:天下大乱,江东若想在诸侯夹缝中生存,需孙氏政权与本土士族携手;若执着于旧怨,不仅于家无益,更会让江东陷入内耗。遂在孙权征召之时,毅然投效,成为孙权麾下的一名幕僚。

初入孙权幕府,陆逊并未立即获得重用。当时孙权身边已有张昭、周瑜、鲁肃等重臣,陆逊作为年轻士族子弟,仅负责处理文书、参谋杂事,虽兢兢业业,却难有崭露头角之机。然陆逊深知,乱世之中,唯有立下军功,方能真正立足。他密切关注东吴的边境局势,很快便发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山越之乱。

山越,乃秦汉时期百越族群的后裔,散居于江东的深山险谷之中,以农耕、渔猎为生,民风剽悍,善用弓弩。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山越便时常出山劫掠郡县,抢夺粮草、人口,甚至与地方豪强勾结,反抗东吴统治。东吴曾多次派兵征讨,却多是“剿而不灭”——官军一到,山越便遁入深山,官军撤退后,又再度出山作乱。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陆逊向孙权上书,提出“剿抚并用”的平越之策:“山越之叛,非因顽抗,实因生计无着。若仅以兵戈相加,虽能暂平,终会复叛。当遣兵征讨其首恶,安抚其部众,迁之于平原

最新小说: 还说你不是神仙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大明,我来了!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第一权臣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唐时明月宋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