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休哥率领的契丹大军渐渐逼近。曹彬见没法说服将领们,只能下令再次进军涿州。可那时的宋军已经疲惫不堪,粮草又不够,行军速度很慢。耶律休哥抓住这个机会,率领大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设下埋伏,等着宋军到来。
宋军抵达岐沟关后,果然陷入了契丹军队的埋伏。契丹军队从四面杀出来,宋军一下子就乱了。曹彬虽然奋力指挥抵抗,却终究没法挽回败局。宋军士兵死伤无数,粮草、兵器损失殆尽,曹彬只能率领残部突围,撤退到易州(今河北易县)。岐沟关之战,宋军东路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雍熙北伐的战局也因此急转直下。
西路军和中路军知道东路军战败的消息后,也纷纷撤退。西路军撤退时,副将杨业因为孤军奋战、寡不敌众,被俘后绝食而死,成了千古遗憾。至此,雍熙北伐以宋军彻底失败告终。
北伐失败后,曹彬回到开封,立刻向太宗请罪。他跪在朝堂上痛哭着说:“臣无能,违背陛下旨意贸然进军,导致大军战败、损失惨重,臣愿意承担所有罪责,恳请陛下治罪。”太宗见曹彬痛哭流涕,心里虽有不满,却也知道这次失败不全是曹彬的错——将领们急于求成、粮草供应不足,都是重要原因。于是他叹了口气说:“朕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次失败,朕也有责任。你先回家休息,以后有机会再为国家效力。”之后,太宗把曹彬的枢密使职位削去,贬为右骁卫上将军。
被贬后的曹彬没有消沉,依旧牵挂着国事。他每天在家研读兵法,关注边境局势,还时常向太宗上书,提出自己对边防的建议。太宗见曹彬虽然遭了贬谪,却依旧忠心耿耿,心里很感动。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太宗恢复了曹彬的枢密使职位,让他再次掌管全国军事。
那时曹彬已经年过花甲,身体越来越衰弱,却依旧坚持处理政务。他知道自己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对曹彬更加敬重,还特意加授他为同平章事,让他享受宰相的待遇。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曹彬病重,真宗亲自到他府上探望,握着他的手问他还有什么心愿。曹彬虚弱地说:“臣没什么别的心愿,只盼陛下能善待百姓,守住大宋的江山。”不久后,曹彬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曹彬去世后,真宗追赠他为中书令,谥号“武惠”,还让他配享太祖庙庭——这份荣誉,在北宋初年的将领中极为罕见。纵观曹彬一生,他平定后蜀、消灭南唐,为北宋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即便北伐失利,也能以忠心自守、不怨不馁。更难得的是,他一生治军仁厚,从不滥杀无辜,哪怕身居高位,也始终保持着谦逊谨慎的品行。正如《宋史》所评,他不仅是“开国第一良将”,更是一位用德行照亮青史的君子。这样的人物,即便过了千年,依旧值得后人铭记。